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60篇
体育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高国祥  李安景 《钓鱼》2014,(16):20-21
临收竿时,我又向王姓钓友要了鸡蛋大的一坨玉米粑,拿回家中仔细琢磨。该饵嗅起来有浓郁的新鲜玉米特有的清香味(清香味是新鲜玉米粑特有的味道,而浓郁的玉米粑清香味,系加了人工合成的“玉米香精”而成),尝之微甜。搓花生米大的饵球放入盛满水的桶里,3分钟后,饵球有明显的膨胀,表层细如白糖粒的碎颗粒开始散落。  相似文献   
12.
仅指天然纤维制成的弦。肠弦意指用“动物的肠”做成的弦,人工合成弦是不使用这一词汇的。制作一根弦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以手工制作为主,因此价格昂贵。“伸展一收缩”这一过程的复原能力超强,反弹性大,性能寿命长。  相似文献   
13.
孙大元 《中华武术》2001,(12):44-47
四、合成材料面层的测试 田径场在正式使用前必须经过专门实验室的测试,测试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人造碱基及相关人工合成生命领域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全景式综述,着重介绍了氢键互补及疏水性两种最为主要的人造碱基对,探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六核酸分子人工合成生命及其对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影响,简单综述了人造碱基在DNA检测诊断试剂盒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实例。最后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温菲 《今日科苑》2021,(8):64-70
邹承鲁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长期从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B两条肽链的拆合,为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全合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建立了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化学修饰和活性丧失的定量关系公式,以及确定必需基团数的作图方法;提出了酶活性部位柔性假说,将蛋白质变性研究从以结构研究为主推向结构与功能密切结合的水平.本文通过梳理邹承鲁院士的几个重要科学发现,试图展示其在科研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会有冒充有机认证的行为?除了企业对利益的追逐外,还有消费认知上的误区。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有机食品不仅安全系数最高,而且营养价值也非常高,所以,即便价钱高一点,自己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有机食品是一种国际通称,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有机”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即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强调的是食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06,(2):56-57
近日,中科院院部常年从事生物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薛攀皋,回顾了我国以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成果首次申报诺贝尔奖的始末。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的每一项生命活动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葡萄糖在细胞内外氧化的本质相同,然而其反应的具体过程却大相径庭,胞内的反应远比胞外的氧化复杂得多。其实,在细胞内像葡萄糖氧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细胞内外DNA复制、肽键的形成以及转录的过程在细胞内外反应过程都不同。通过比较同一生命活  相似文献   
20.
苏丹红及其加入食品中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秦秀蓉 《时代教育》2008,(3):226-227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工业染料,因其时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在我国和大多数国家禁止用作食用色素,但"苏丹红事件"再次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就苏丹红的属性、分类结构、合成方法和苏丹红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人体可能的暴露情况、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性、毒性代谢和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