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2篇
  免费   4篇
教育   3855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123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2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红楼梦》对《京华烟云》的影响有目共睹,但二者本质的不同又使《京华烟云》独立于《红楼梦》的光辉之外,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以人物塑造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暗香和香菱这一组人物形象的对比,从人物的出场、救星以及结局的安排等三个方面论述《红楼梦》对《京华烟云》的典范影响。  相似文献   
52.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写名人故事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走马观花"赶内容、"线性结构"走过场、"冷眼旁观"看他人的现状。教师应该采用关注典型事例、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表达特点、拓展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3.
杰拉德.维兹诺是美国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本土作家之一。在《热线治愈者》中,维兹诺描写了印第安恶作剧者的故事,这些印第安恶作剧者徘徊于现代社会的边缘,而处于边缘的恶作剧者常常会越过各种界限。  相似文献   
54.
屠玉蓉 《海外英语》2011,(15):200-201
外国文学名著是一座历史宝藏,里面蕴藏着大量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去解读和发掘,高尔基曾提出过"文学即人学"的经典性文学命题,其意在指文学描写和表现的中心对象是人,该文将针对不同阶段的文学名著的特点进行解析,并对其代表作以及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行论述,并对国外文学名著中的女性经典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5.
<正>以学定教,一种着眼于儿童学习需要与生命发展的生本教学理念,包含两个层面:以儿童的视角对话教材;以儿童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策略。只有充分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学才能将师生生命高度融合在一起,实现课堂阅读的教学相长。一、在教材体系的审视中以学定教,拓展师生生命对话视野我们平时的教学,特别是公...  相似文献   
56.
《莳萝泡菜》是《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处明显的语法偏离现象。作者对此作出分析,同时期望自己的尝试能使使用该教材的老师们注意到此处语法偏离,提出更多的分析方法,并在课堂上给学生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7.
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叙事性文学样式,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等吸引着学生深受学生喜爱。我们有必要在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授予学生品读小说美点的技巧,并引导学生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达成上述目标呢?一、初读品味文本的结构美结构,作为小说存在的物  相似文献   
58.
阅读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影响学生一生阅读活动的重要能力。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量的积累加上方法的指引,再加上视野的开阔,才能够最终实现质的飞跃。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  相似文献   
59.
林自清是晚清镇压云南回民变乱和贵州咸同苗民变乱的重要人物,在清光绪至民国时期的黔中方志中对其均有记载。同一林自清,在不同的地方志中却呈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或是拯救民众于水火的著名将领,或是不尊号令祸害地方的骁将。通过对林自清本来形象的探讨,分析造成林自清在历史文献记载中不同形象的原因,有利于学界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比较,窥见当时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60.
引导     
李桂芬 《广西教育》2013,(40):52-52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行翻译《陈涉世家》一文,分组交流自学成果。一个学习小组在翻译"苟富贵,勿相忘"一句时产生了分歧。生1":我认为应该翻译为‘如果(你)(将来)富贵了,不要忘记(我)’。"生2:"不对,应该是‘(我们将来)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生3:"翻译为‘(我)(将来)如果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的’才恰当。"生4(感慨)":唉,我查阅了不同的翻译书,这几种说法都有,到底哪种才是最恰当的呢?"该小组莫衷一是,转而询问其他学习小组,结果发现大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我知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了。如果我直接告诉他们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