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13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41.
王小龙 《武当》2004,(7):5-7
玄阴神力掌,亦名太乙玄阴掌.为武当道家龙门派岔枝青虚别派一脉相传的上乘武学绝技之一。  相似文献   
442.
杜子宇 《武当》2005,(5):13-15
"太极功修法三重,得其真一万法通"。李派太极法分三重,称谓"三太极",即"外太极"、"内太极"和"真太极"。动盘拳法显法象于外,谓"外太极"。其诀是:"半个圈似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反复此乱如麻"。静盘功法造化内功于秘,谓"内太极",其诀是:"呼吸气一太极, 子午窟先天地,玄中玄秘中秘,升与降开与闭,河车灵三宝聚,炼神功呈妙技,莫妄传多仔细"。太极心法统领内外于心,谓"真太极"。其诀是:  相似文献   
443.
武术与戏曲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武术动作和戏曲动作表演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各自从对方中汲取着养分,相互发展,本文通过功法(武术之“八法”及戏曲的“四功五法”)和表演技术(亮相)的虚实并用、动静结合等方面的阐述,来说明戏曲与武术的深刻联系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44.
元极学认为,音是世界的本质,以元极音乐贯通人的身心以及实验对象,是元极科研的重要这一,许多实验证明,以元极音乐贯通,能促成水稻增产,可使金属铸件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均得以提高,对化学振荡反应的振幅,周期,寿命等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45.
<读书作文谱>是专门研究蒙学教育理论的第一部专著,对蒙学教育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并在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领域提出了诸多高见,对当今的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6.
在传统武术训练体系中,功法练习是作为学习武术的基础而存在的,然后套路练习,学习和掌握各种技击方法的做法和力法,继而对每个技击动作进行剖析讲解,进行双人攻防练习,了解技法的用法,然后过渡到对抗性练习和实战。然而在现在的武术教学.训练、大众健身中,武术套路成为主要内容,功法只是被当成一种附带产品一带而过。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关于太极拳文献资料及身体实践,总结归纳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注重习练桩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其唤起太极拳习练者对习练太板拳桩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47.
武宣 《武当》2015,(2):9
2015年1月11日上午,广州德全太极门迎春茶话会在广州海珠区桂田宾馆举行。著名太极内功养生专家、国际华人太极书画研究院院长任德全先生,同近百名拜师弟子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广东省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子英,和广州市太极拳推手会会长陈铭佳莅会致贺。任德全先生在会上总结了太极书画研究院近年来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班子建设,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48.
林俊岸 《武当》2015,(2):28-29
(接上期)二、杨式太极拳之风格与陈式太极拳完全不同,没有传承关系对太极拳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拳架风格、练功内涵及功用技击完全不同,说杨式太极拳传自陈家沟,杨氏门人也都疑虑不解。于是有人便编造说,杨禄禅为了教授王府公子,故将刚猛之陈式太极拳改成轻绵绵的太极拳,此纯属主观臆测。杨禄禅在未去北京教拳时,其拳便被家乡百姓称为"绵拳",何来改拳之说。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公之于世,其传言不攻自破。府内派十套拳,并无一套与陈氏  相似文献   
449.
《武当》2010,(1):21-21
囿于门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历代形意拳师对功法保守而秘不外传,所以很多练功方法不为人所知。又由于人们在公园、广场、舞台、赛场等公开场合看到的形意拳大都是中架、中速、刚劲,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形意拳只有打成这样才算正宗,其它打法都是错误的。其实,形意拳的很多功法是因人而异,因功而变的。  相似文献   
450.
李汉明 《武当》2008,(9):37-37
白眉派拳技创自白眉道人,清朝年间他们有师兄弟五人,分别为伍枚、白眉、冯道德、知善及苗显,在少林寺拜赤眉道人(红眉道人)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