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3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孙伟  王志强  蒋红波 《内江科技》2011,32(4):139-139
本文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该油藏下步实施调整奠定了基础,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召梅 《内江科技》2011,32(2):103-103,124
通过新井多功能及动态资料显示,在分流线及井网不完善区域剩余油仍相对富集。通过取芯、新井、监测资料显示.厚油层纵向上油层多段水洗,各段水洗程度差并较大水淹差异较大,且水淹层与未水淹、弱淹层交互存在,一般上部剩余油富集.在合理井网密度研究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富集区实施局部加密,在厚油层顶部动用差部位采用水平井开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胜坨地区沙一段的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为重新认识胜二区的沙-22层进行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研究。在Cross理论指导下,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隔夹层的作用,预测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对指导该区提高果收率、实施注采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斌 《内江科技》2012,(3):64+13
窄屋脊油藏作为一种典型的油藏模式,地层倾角对其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次研究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根据东辛窄屋脊油藏开发特点制定模拟参数选取标准,建立概念模型,明确了地层倾角对剩余油富集规律的影响,有利于指导矿场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各种动态检测技术,对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相关的监测方法并建立了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孤东油田四区馆上段油藏为例,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研究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提出挖潜调整措施,介绍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美娜 《内江科技》2007,28(1):52-52
本文以胜一区沙二1-3注聚扩大区为例,分析找出了储层非均质、剩余油分布状况以及井网条件是影响注聚后期见效井含水回弹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地治理了含水反弹井区,促使多层见效,提高了注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孤东油田曲流河点坝构型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友龙 《内江科技》2007,28(3):96-96
七区西52 3单元主力油层522层是典型曲流河沉积,其主体是点坝的连片沉积,点坝砂体由侧积体、侧积层、侧积面三要素组成.采取三种方法计算活动河道宽度,利用Leeder公式计算出本区单一侧积体的水平宽度为200米左右,侧积层倾角30~50.结合侧积体展布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在七区西52 3层实施水平井和整体堵水调剖潜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示踪剂监测、开发动态评价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草20馆二砂体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后续开发方式转换及开发调整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区剩余油分布较为零散的特点,通过小区块注水井调剖,挖掘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尤其高含水井组),可以将厚油层内部的高渗透率降低,注水压力得到提升,使动用较差的油层得到动用(从而挖掘这部分剩余油),最终调剖区块开发效果变好,既产液量下降,产量稳定,含水下降,流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