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我于1952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在大学本科的四年中,我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后又成为谢希德先生的研究生,1960年开始留校任教,前前后后在复旦已经历了52个春秋。而从1952年到1956年的四年大学生活,可以说是我的人生转折点,我的政治生命是从这时期开始的,我的学业和事业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我的世界观也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值此复旦庆祝建校百年之际,饮水思源,写下我对大学老师的一些回忆。  相似文献   
22.
为调和当时思想界宿命与立命的紧张关系,李绂提出了“有定之命”和“无定之命”的概念.而要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史状况,必须将其放到三个脉络中进行考察:其一,李绂的生命历程(生命史);其二,清初陆王思想的系统梳理(思想史);其三,晚明清初的善书运动(社会史).李绂提出的调和式命运观,既解决了儒家命运观的紧张,也为明清善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助力.  相似文献   
23.
1941年,战争的硝烟弥漫着中国大地,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一位年轻的博士,在刚获得学位后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毅然回到了祖国.这位青年就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绂.卢鹤绂于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24.
清代的理学家、方志学家李绂交游颇广,爱才如命,其交游情况直接反映了他的政治学术生平。然而,后人仅从他作为阳明学派传承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很少有专门的论述。文章从文学角度入手,通过对李绂交游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概括而又全面地了解其生平。  相似文献   
25.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儒臣。学术事功双峰并峙,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于今,对李绂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关于其生平学行中的一些问题,如生年问题及其著述问题等。仍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26.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三朝时期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代名宦,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陆王学者。由于李绂个人的生平经历,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于科举制度方面怀有深厚的情结,一方面极力地维护科举制度,尤其是对于士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另一方面却又在极力地反对这一制度,力图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修正和改革清代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27.
清代,从东南地区运往北京、通州及边陲的漕粮时常由于漕船迟至、北运河不畅等原因被截留在天津,这些截留在天津的漕粮会在适当的时候再行转运.记载转运天津截漕过程的史料很少,雍正初年曾任兵部侍郎的李绂在其文集<穆堂别稿>中留下了一篇日记,详细记载了雍正二年转运天津截漕至通州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