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01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教育   30309篇
科学研究   3403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477篇
综合类   664篇
文化理论   96篇
信息传播   1192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585篇
  2016年   711篇
  2015年   985篇
  2014年   2015篇
  2013年   2444篇
  2012年   2722篇
  2011年   3053篇
  2010年   2620篇
  2009年   2545篇
  2008年   2941篇
  2007年   2255篇
  2006年   1693篇
  2005年   1598篇
  2004年   1642篇
  2003年   1825篇
  2002年   1644篇
  2001年   1470篇
  2000年   105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此,须进行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23.
解祥梅 《山西体育科技》2004,24(2):49-50,5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4.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其他任何内容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试着从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进演示实验,优化演示实验,进行探索性实验和设计实验几个方面作了一些论述,以此来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创新的世纪,迎接教育的挑战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小学自然课,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训练契机。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6.
文章从八个方面综述了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并提出了几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并且国家需要的是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群体。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责无旁贷地承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28.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  相似文献   
29.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转变;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战术教学与训练中培养战术思维;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体育实践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0.
在人类教育的漫长历史长河中 ,始终存在着两种类型不同的教育模式 :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 ,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 ,即“传授性教育” ,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称之为“接受性学习” ;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 ,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 ,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