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08篇
科学研究   7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模型是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表现探究对象(即原型)的各组成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因果关系,反映自然事物和现象的结构、特征及内在联系,有助于人们认识和理解被研究对象。“地球与宇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地球与宇宙方面的知识仅限于从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获取的只鳞片爪的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2.
一、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变化规律分析 如图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最左端向右逐渐滑动时,由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逐渐增大,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63.
圆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数"确定位置研究"形"的特点,在中考压轴题的大舞台上集代数与几何的众多知识于一体,融合数形结合、函数、方程、分类讨论、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探索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中考数学的新亮点.例1(2013东营第24题)如图1已知抛物线y:  相似文献   
64.
电路变化多端,难以把握,成了近年来命题考查能力的热点.要快速解答此类试题,关键要弄清电路连接及其变化原因,从电路电阻变化着手,找出电阻变化规律,应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知识,遵循由部分到整体、再由整体到部分的原则,并且灵活应用.现结合试题归类剖析几例.一、由开关通断或切换引起的电路变化例1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电阻R1、R2和R3的阻值都相同.  相似文献   
6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当然离不开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因此,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做演示实验.在此,我仅把多年来在演示实验中的一点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66.
正微元法是把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从其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或被研究过程变化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高中物理中微元法是一种常用思想方法,如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瞬时感应电动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推导等.我认为微元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有效的处理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非匀变速运动问题,这类问题用运动学知识很难解决.下面我就通过几个例题谈谈应用微元法来求解有关非匀变速问题.例1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  相似文献   
67.
【教学对象】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掌握横的长短变化规律,写好带横画的字。 2.能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并有一定速度。  相似文献   
68.
罗绪凯 《物理教学》2022,(2):56-59+62
本文以一道轻绳连接体典型例题为载体,首先对两牵连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结合动力学和能量守恒定律定量计算出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轻绳中拉力随角度变化的具体表达式,并借助MATLAB软件对质量相等情况下两物体速度、加速度以及轻绳中拉力随角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通过改变两物体的质量比例,分析了不同质量比例下,两物体的加速度随角度的变化关系,并利用Origin软件作图加以形象描述使得结果更加直观具体。  相似文献   
69.
陈治全 《生活教育》2014,(23):91-93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基础理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其中的重点又是难点。按新课标的要求,不仅要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蕴藏的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道不容易迈过的门槛。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实际应用为主线,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传统板图、典型例题,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力求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70.
<正>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能落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