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7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37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企业升级理论与知识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知识吸收能力与中小企业升级关系的概念模型。中原经济区428份问卷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都市圈协同创新的战略协同、技术协同和组织协同均显著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和中小企业升级,知识吸收能力在都市圈协同创新驱动中小企业升级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国际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前沿,但对于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以及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不足。对我国华南地区11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实际吸收能力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3)潜在吸收能力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个整合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在团队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下,团队社会资本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团队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团队吸收能力在团队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知识异质性的来源、吸收能力和知识异质性的相互影响途径的分析,建立了图书馆联盟生命周期模型,指出了图书馆联盟生命周期受到知识的异质性、相对吸收能力之间的直接影响;认为图书馆联盟可以通过改善自身知识异质性、增强知识吸收能力来选择发展轨道,提升图书馆联盟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网络嵌入、企业动态能力以及吸收能力概念以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对126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嵌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网络嵌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 用是通过提升动态能力为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即网络嵌入性程度越高,企业越容易形成较高的动态能力,进而提升本企 业绩效;吸收能力调节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嵌入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易启洪 《科技广场》2014,(1):214-219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总体来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偏低,这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并总结了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因素的相关文献,并着重探讨了我国农民的技术吸收能力和农民的信息获取等因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创新环境的愈发开放和竞争程度的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组建股权式战略联盟(或合资企业)的方式来进行技术创新。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双方母公司的知识资源互补对于联盟创新成功至关重要,而吸收能力理论则认为,合资子公司的知识吸收或整合过程对于联盟创新成功非常关键。基于148家股权式战略联盟样本发现,合资子公司的吸收能力在母公司知识互补(包括运营知识互补和管理知识互补)与联盟创新绩效之间扮演中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和知识管理理论,将员工创新绩效划分为概念绩效与传递绩效,并提出正式、非正式交流两种知识扩散路径与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同时分析员工知识吸收能力和主动遗忘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7家企业425名员工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检验了所提出的假设.同时也发现,正式和非正式交流两种知识扩散路径所传播的知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知识扩散路径的选择策略,要与员工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旺盛的需求是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本文基于感知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影响中小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的概念模型。以苏州536家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服务感知风险只有三个维度对中小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有显著负向关系;科技服务感知价值全部五个维度对中小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明显。研究成果为科技服务需求不足给出了合理解释,为今后科技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的跨国技术并购能否提升技术绩效尚无定论,文章旨在提出并验证并购后企业技术绩效提升的关键在于吸收能力。首先建立了国内并购企业和国外目标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其动态进化稳定策略是"贡献-贡献"和"不贡献-不贡献"。知识流动动力机制分析表明,吸收能力对该演化博弈的均衡有关键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说:企业吸收能力是知识整合、技术提升的关键,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并购后的技术绩效越好。然后以2004-2009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跨国技术并购的事件为样本建立了泊松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证实了如上假说。这一结果刻画了并购后的知识共享机制,证明了吸收能力是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技术并购提升技术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