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7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37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吸收能力视角下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基于多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获取与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而企业吸收能力已成为其获取外部知识资源,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及竞争优势的制胜之道.为此,结合多案例从吸收能力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微观机理,为企业高效地管理知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2.
主要采用了系统学的思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集群知识系统的内部结构,区分了集群知识系统中几种不同的认知角色。实证结果显示,虽然知识在空气中"均匀地扩散",但主要在一部分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核心企业之间流动。在集群企业不同的认知角色中,技术的守门人对集群知识的获取、创造和扩散的作用最大,其他角色在认知上相对封闭。要提高集群的知识创新和学习能力,根本在于增强集群内企业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53.
   有关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效应的研究对产业特征的关注还不充分,影响了对激励政策产业层面效应的深入理解。本文认为更为系统地重审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效应,有必要将产业市场竞争度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同步纳入研究模型,因为它们分别影响产业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动机和技术创新能力。当产业市场竞争度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都处于高水平时,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最为明显。实证数据来自和五类使能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的16个制造业的2013—2017年的数据,包括R&D资本存量、全时人员当量、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和以DEA视窗方法计算得到的产业技术创新绩效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放大了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但是R&D补贴政策对于技术吸收能力低的产业有更高的正向效应;当技术市场竞争度高时,技术吸收力对税收优惠与R&D补贴的正向促进作用最高。本研究深化了对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作用机理的理解,并提示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重视产业的市场竞争度。  相似文献   
54.
外部知识溢出、集群吸收能力与集群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琳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125-12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集群知识溢出问题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并成为集群研究的前沿。然而,一直以来,对于集群内部与外部知识溢出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对外部知识溢出的探讨显著不足。本文认为,外部知识溢出的获取,对于集群克服技术锁定、激活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外部知识源的有效获取与利用,取决于集群的吸收能力,并最终决定了集群基于知识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5.
中国的数字转型与创新发展态势广受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企业战略如何提升数字创新绩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是当前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热点。本文基于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数字企业的1612条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回归的中介效应分析与调节效应分析探索数字化转型战略对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在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企业的数字创新绩效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产权性质正向促进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3)企业所有权集中度负向调节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对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明晰数字创新路径,助力企业数字创新成功,提升我国企业数字创新能力,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6.
与工商企业不同,政府部门中不具备组织变革及流程再造等条件,基于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与科层制情境存在着冲突。围绕着如何发挥出科层制在知识管理中的结构性优势展开讨论,指出相对于学习能力,吸收能力的形成对组织变革的依赖性弱,并以相似组织间互利性和对偶性关系为基础,切合我国政府部门在知识生产、转移、共享与应用上的需求,提出一个基于吸收能力的政府知识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57.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开放式创新视角探讨知识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对379名企业知识型员工数据分析发现:知识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外部知识搜寻在知识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外部知识搜寻与员工创造力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宁东玲 《现代情报》2013,33(7):130-133
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整合机制与知识吸收能力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化机制和系统化机制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协调机制通过潜在吸收能力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9.
以FDI集群化发展为背景,以本土企业为研究对象,将网络嵌入、知识获取、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网络嵌入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本土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嵌入有效利用FDI集群化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提高创新绩效,而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在这一影响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以此为基础,为本土企业通过网络嵌入获取FDI的知识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文章研究了知识获取策略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强度、内部研发强度均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相关关系;并购强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战略联盟强度、内部研发强度、并购强度与吸收能力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呈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了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策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