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8626篇
科学研究   1113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428篇
综合类   587篇
文化理论   391篇
信息传播   20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1470篇
  2008年   2467篇
  2007年   3470篇
  2006年   2032篇
  2005年   82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曹健 《天津档案》2006,(11):4-4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其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推动全市档案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搞好服务,天津市档案学会于2006年11月9日上午,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档案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科普讲座。此次讲座是天津市档案学会参加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天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普及周的大型宣传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对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作了进一步的深刻阐述,对努力建设和谐天津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档案工作,如何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看到档案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发挥其在政治、经济、化诸方面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如下是武清区档案局局长马春祥同志的一点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03.
家庭档案:社会转型期的缩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雄 《天津档案》2006,(11):49-50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不少家庭也面临着不向的压力或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家庭档案建设,发挥其作用.增强家庭的凝聚力,给予家庭人关怀和社会支持。也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4.
编辑《广州日报》的《每日闲情》八年,对“闲”的东西接触较多,渐渐地积累了一些关于“闲”的化思考。  相似文献   
10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进程中,媒体既是倡导与推动,也应是和谐发展理念的践行.使自身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进程中,我国荧屏上出现了一些有悖和谐发展理念的倾向,如何正视并改正这些不良倾向,于自身和谐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和谐,是电视媒体应持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6.
谌笛 《新闻窗》2006,(6):20-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最近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强调“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同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突出地强调了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思想宣传战线,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因此,坚持“三贴近”原则,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是党的新闻媒体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必须努力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07.
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福利大厦”日渐坍塌。它的瓦解.不仅来自于市场化浪潮对其地基的侵蚀,也来自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过程效果上的抽走砖瓦。 我们需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福利大厦”?在2005年开始的市场化反思中.它的每一个构件被纳入政府和民众的重新检视之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低保…… 2006年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义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中国未来的福利制度由此有了新的设计理念。 因此,或可以把2006年视为中国“新福利大厦”奠基之日。在这一年.最重要的福利制度.包括城市住房、城乡教育、城市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养老保险等.都被纳入重新设计的再改革日程中。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福利大厦”再造的关键时期。此时,我们有了新的起点。 2006年就要过去.回望这一年,我们对“福利”两字有着太多的经历和感受,在本刊策划岁末的年终专稿时,我们将中国福利作为了最终的选项。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再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也是近25年来,中共中央全会首次专门研究社会事务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社会各界参与的互动工程;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环境,包括和谐的舆论环境。“和谐”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管子.兵法》中“,和合故能谐”。温总理解释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  相似文献   
109.
岑淮成 《视听纵横》2006,(6):103-104
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全社会把“三农”工作摆上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党中央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办好对农节目的新路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对农报道要关注农民所关注的问题对农节目,顾名思义,主要的受众是以农民为主。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党中央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激发了广大农民劳动致富和改善生活条件的积极性,他们渴望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因此,他们需要得到各种帮助,包括了解党和国家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掌…  相似文献   
1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决定》同时也给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