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教育   2501篇
科学研究   1162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142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13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1729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12”,一个黑色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聚焦汶川,所有中国人感受到的不仅是物理上的震动,更是心灵上的巨大悲怆。  相似文献   
5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全国大部分媒体对汶川地震做了大量新闻报道,较之于以前历次的灾害性报道,它完成了从救灾报道到受灾报道的演变,信息传播呈现出时效快、透明度高和立体传播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新闻管制尺度的适当放宽和策略的转变。新闻管制的进步,带来的是媒体强有力的报道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3.
所谓“人本意识”,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换言之,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4.
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作为极具震撼力和极高关注度的报道领域,我国主流媒体对此次突发事件的报道无论从报道的策略、手段、方法,还是从参与报道的媒体种类、数量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55.
2008年5月12日,我国遭遇30年罕见的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世界关注的目光聚焦震中汶川县。四川省作为受灾最严重的省份,抢救生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成为党中央、省政府的工作重心。面对此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四川本土报纸媒体在地震期间反应迅速,不仅及时在灾区与外界、民众与政府间搭建信息流通的权威渠道,  相似文献   
56.
勿忘荣光     
今年,发生在我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用“惨烈”二字来形容,雪灾,股灾,列车脱轨,西藏骚乱,汶川大地震,洪涝灾害,莫不如是。那个让人终生难忘的日子——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半,我正在21楼的办公室看那一期《视听界》的版样,忽然一阵眩晕袭来,文字在眼前晃动。隔壁台里的同仁惊呼,地震了地震了。有人开始沿着楼梯往楼下飞跑。有人说打电话给110。有人说上网看是怎么回事。这些从事电视行当的,在这样的时刻,唉,居然没有一人想到,要打开电视看看,也包括我。  相似文献   
57.
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雄 《视听界》2008,(4):31-35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的记者们设置了一个令人压抑的灾难性采访——报道情境。地震不仅震撼着全体国人的心,也震撼着我们对媒体。记者.新闻伦理等基础问题的认知。记者是特殊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担负着向全国人民报道地震全过程的重担;与此同时。记者和他们的报道对象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一系列问题便浮现出来:记者如何在灾难性情境中从事新闻报道?当“记者”和“人”的身份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和取舍?汶川大地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闻伦理在特殊情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从此,地震灾区的受灾情况和群众安危,紧紧地牵动着13亿同胞的心,打响了万众一心、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的硬仗。灾难发生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起来,组织骨干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报道中去,先后派出特别采访组近30名记者,赶赴四川灾区一线。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等主要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作战,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大规模的报道,采写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新闻,成功地打响了一场抗震救灾新闻宣传的主动仗、总体战,为团结和激励全省人民支援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9.
一幅《生命的敬礼》的照片(见本期插页一),让世界认识了"敬礼小孩"郎铮,而照片的作者、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却鲜为人知。一幅成功的照片,其实只是记者在灾区拍摄上万张照片中获得的"幸运",只是数十次出生入死地深入重震区采访的回馈。为此,我们特约杨卫华为本刊独家撰稿,记叙自己在汶川大地震中非常态的抗灾摄影经历。作者平实道来,令人感同身受,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60.
5月17日下午,从四川地震灾区返回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总指挥部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形势,要求抗震救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搞好抢救工作的同时,要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妥善处理遇难者的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