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5篇
科学研究   70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综述了锚杆技术的作用机理,并论述了锚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最终列举了施工中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3.
在电力线路走廊受限制改为电力电缆时,面临电力电缆穿越公路、河沟等障碍物又不能妨碍交通等环保要求的情况时,非开挖定向钻孔技术在电力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交通、市政、环境的影响.在电力电缆线路工程施工中采用非开挖定向钻孔技术,其所发挥的作用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4.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时在化学注浆法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水射流切割而发展起来的。它改变了化学注浆法的浆液配方和工艺措施,以水泥为主要原料,可靠性好,不但能提高地基承载力,还能止水防渗,防止砂土液化等多种功能。本文现就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施工技术做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75.
逆作法集成技术灵活地集成运用了各种新型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各种基坑支护技术及结构施工技术,有工序单一的施工技术改革委多技术、多路径、多工序可循环的集成技术;同时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运用先进的计算手段和施工、监测技术,针对不同工程采用不同的技术集成,量体裁衣地实施方案,是逆作法技术更具适应性,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本文现就地下结构逆作法集成技术做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76.
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问题己成为制约工程进度,影响运营的关键问题,占据了大量的工程费用,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许多公路的开挖都存在边坡变形破坏和支护,根据实际情况需采用不同的防护类型。本文通过对路堑边坡的特征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总结多种支护方案以及使用条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路堑边坡的特点以及支护选择。  相似文献   
77.
深基坑支护工程虽属临时性工程,但其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及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地下室主体施工的结构和作业工人人生安全,且其施工的技术复杂性,有的却远甚于永久性的基础结构或上部结构,稍有不慎,不仅将危及基菇本身安全,还会殃及临近的构筑物和各种地下设施,造成巨大损失。主要从当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安全问题着手,分析了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8.
深基坑支护工程虽属临时性工程,但其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及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地下室主体施工的结构和作业工人人生安全,且其施工的技术复杂性,有的却远甚于永久性的基础结构或上部结构,稍有不慎,不仅将危及基坑本身安全,还会殃及临近的构筑物和各种地下设施,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分析了当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9.
土方开挖是整体项目施工的前提条件,合理的施工顺序及工期的确定,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阶段,因此,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土方开挖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0.
以某邻近大跨度隧道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针对其采用预留岩堤支护桩方式,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分析方法,研究隧道与基坑之间宽度,预留岩堤高度与宽度对支护桩与隧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支护结构变形主要集中在土层部分。岩墙宽度、岩堤宽度能有效地控制支护结构的位移与弯矩,建议两者宽度分别不宜小于6m、7m,岩堤高度控制支护桩的位移大小不明显。邻近隧道附加变形主要与邻近桩段变形有关,与支护桩顶位移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