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7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0篇
教育   22603篇
科学研究   2493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632篇
综合类   859篇
文化理论   276篇
信息传播   258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2427篇
  2013年   1942篇
  2012年   2425篇
  2011年   2829篇
  2010年   2317篇
  2009年   2251篇
  2008年   2555篇
  2007年   1961篇
  2006年   1816篇
  2005年   1676篇
  2004年   1344篇
  2003年   946篇
  2002年   748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现代产业学院已成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织载体。基于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公布的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通过院校、产业、区域等维度相关信息的量化统计分析,总结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宏观布局情况。透过具体建设案例分析,发现现代产业学院具有坚持特色传承、产业为要、区域共生,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跨界发展等主要特征,未来需在路径突破、机制设计和结构布局等方面予以变革。  相似文献   
992.
蔡蔚  印凯 《教育与职业》2022,(17):55-60
现代产业学院是应用型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实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产教融合经验,应用型高校以国际产业学院为载体,探索具有“国际引领、产业导向、融通共赢”特色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文章提出完善中外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中外产教融合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新高地的国际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93.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所在。然而,存量拓展有限、增量创造不足、资源供给困乏成为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因素。鉴于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所存在的资源依赖关系,其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联合行动。因此,应通过建章立制增效,加强政府的约束机制建设;完善治理方式,增强行业资源获取的稳定性;运用信息技术,拓展企业资源获取途径;优化评价方式,形成多维度的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建设产业学院是国家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具有共生度、融合度和适应度三个内涵表征维度,涉及职业院校、企业、教师、学生、政府与行业组织等六个主要利益相关者。职业院校可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工作组织架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机制、师资队伍互培共享机制、产业学院发展保障机制、产业学院质量评价机制等路径,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995.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对传统公办高职院校组织形态的创新,也是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产物,具有治理体系多元化、服务面向产业化、教育功能综合化等特征。推动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应以校企共建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互利共赢为追求,加快构建校企利益平衡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具体路径包括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双主体”办学优势,建立专业与产业对接机制;发挥企业管理团队优势,建立校企共管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发挥双方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996.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具有落实深化产教融合和破解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为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数字工匠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院校积极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合作共创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但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产教融合不够全面深入与“工匠精神”培育深度不够等问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力求破解现存困境,通过构建“双元主体,五维融通,七个共同”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爱专业敬职业、懂技术会实践、有自信敢担当”的数字工匠,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作出了可借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97.
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育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分析了“三高四新”战略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新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四维联动”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嵌入项目、泛在多元”的校企合作课程、打造“校企共享、教创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聘互认、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协同、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机制等产业学院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98.
赵萍 《职教通讯》2023,(3):35-43
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和发展,具有战略高度与现实意义。以平衡记分卡(BSC)为工具,分析战略检视的逻辑与框架,层层分解、整合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主题及目标,构建起“BSC四级战略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模糊评价模型和熵值法结合专家评分法赋权,弥补了建模方法的缺陷,大大提高了评价模型的客观性和可用性,为现代产业学院多元协同整体治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检验工具与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999.
以建设海洋强国目标下的卓越智慧海洋技术专业未来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分析并探讨了目前海洋建设领域人才培养方向单一、培养方式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方面的弊病。总结了海洋建设领域对创新复合型人才、实际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智慧海洋技术专业的教育改革创新实例,提出了一种“双创育人”和“项目制育人”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教改成效,证明了此模式的有效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成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形象的有效途径。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整合并理顺政校企等多元办学主体的职责和逻辑行动,让人才培养有效对接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文章借助“三螺旋模型”,对政府、产业(企业)、学校进行角色和定位分析,并通过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做法,找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