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4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把握宋词中的多频意象“楼亭”,阐述楼亭对窗的审美超越不仅在于空间,更在于楼亭场景对抒情主体的召唤以及抒情主体情绪的传递对场景的激活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表现意识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2.
湘南方言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湘南方言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在战国中前期主要通行瑶、壮等少数民族语言;唐宋以前形成了以古湘语为主的汉语方言;唐宋以后受以客赣方言为主的江西移民方言的影响,湘南方言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湘南土话;明代以后,官话以读书音的方式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湘南地区的强势方言。  相似文献   
73.
北宋欧阳修基于宋朝推行忌讳武臣和文官治国的“重文轻武”的政治路线,而忌妒武臣狄青执掌军事(枢密使)大权和有威名,向宋仁宗上奏折诬陷狄青有篡位野心,“为国家消未萌之患”,请求罢免狄青,结果加快了“积弱”的北宋出现“靖康耻”.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偏安江南的南宋一些文官依照欧阳修诬陷狄青那样诬陷岳飞等抗金将领,使得南宋仍然处于“积弱”挨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74.
辽末天祚皇帝时期,政治极度腐败,又加紧了对女真人的掠夺。辽在边境地区有榷场,同女真人进行不平等交易,“低其值,且拘辱之,谓之‘打女真’”,引起女真人的强烈不满。阿骨打时,“力农积粟、练兵牧马”。做好一切抗辽的准备。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阿骨打发动了反辽斗争,大败辽军。收国  相似文献   
75.
本从语言演变的角度,阐释了唐宋诗人对古代典故和诗词句的翻案点化,辗转为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尤其是词语发展演变和辞格变换的一般规律,这对今有学习语言也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6.
宋元戏曲音乐与明清戏曲音乐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是我国传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戏曲音乐是这一综合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到明清时期形成发展高峰,所以,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史上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本即对这两个时期我国戏曲音乐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7.
北宋诗人黄庭坚,虽为江西人,但与安徽结下深厚的山水、书画和亲友的情缘,也是其政治、文化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研究黄庭坚,以及宋代政治、文化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宋诗似乎只能是唐诗的天字下闪烁的星光,后人常用“唐诗宋词”来概括两个时代的文学成就,认为宋诗只是唐诗的余响和尾音。实际上,宋诗既有对唐诗的学习与继承,又有许多新的开拓与创新。单就对文与道的理性认知这一方面来讲,宋诗就具有独特的面目。  相似文献   
79.
西晋陶夔《晋安记》是福州的第一部方志,今仅存一、二条。唐大中林諝《闽中记》,是继陶夔之后一部很重要的方志,也已散佚.有学者加以辑录,可惜仅得十余条,今予重辑,得百余条,并略加考证。宋庆历三年,林世程在林諝《闽中记》的基础上撰《重修(闽中记)》,也已散佚,今亦加以辑录,得数十条,附于后。  相似文献   
80.
景德元年八月,辽大举南下、宋朝野震动,宋真宗诏令且御驾亲征.双方于十二月初达成停战协议即“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战事,使边界得以长期安定,促进了双方融合交流.两族之间原有的避垒,随辽宋两个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面逐渐消除,从而为中国实现牢固的统一创造了某些必要的前提,在中华民族统一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