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13篇
科学研究   68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41.
北湖路小学建校于1981年,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近千名,有求知楼、探索楼,教学设备现代、齐全。校园内有大树上百棵,鸟语树花相映成趣。秉持"以人为本,追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我校着力打造校园的人文情怀,尊重并支持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管齐下涵养人文校园,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42.
蝴蝶的希望     
小小 《小读者》2010,(6):21-21
清风徐拂是蒲絮的期盼,不久的将来,它的生命定会在山的那一边得到延续;阳光的和煦是玫瑰的梦想,复苏州土地将会给它带来全新的生机;泉水“叮咚”是鱼的希望,清澈的水流将会把它带回到自己的亲人身旁。  相似文献   
43.
留心何其芳、丁玲等投奔者们进入解放区后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一种深深的罪感。本文关注的不是诸作家艺术成就的高低得失,而是从他们的创作道路的探索过程中获取一种包含着自我呼唤在内的启示意义,了解他们共同完成从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从悲观主义向乐观主义转变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44.
感悟希望     
汪振德 《宁夏教育》2004,(12):63-63
一位心理学家讲了他所做过的一个实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块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爬出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左右,这是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的3倍。  相似文献   
45.
首届“农心辛拉面杯”,常昊九段在战胜了曹薰铉九段后,又接连战胜了日本的山田规三生七段和韩国的刘昌赫九段。此时,中国队尚有常昊、马晓春二人,而日、韩都只剩一人。虽然,中国队形势一派大好,但不容忽视的是,韩国队所剩的一人,却是令常、马二人都十分头痛的李昌镐。因此,赛前聂卫平九段曾预言:“如果常昊能再胜赵善津,以常、马二人搏李一人。中国队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46.
华林甫 《寻根》2000,(2):92-94
每个朝代的统治都希望自己的统治能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当帝王的这种个人意志以“国号”与地名相连的形式表现出来时,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寄寓地名。  相似文献   
47.
乔伊 《世界文化》2007,(1):35-35
三年前的一天中午。我接诊了一名患——时年17岁的玛莎,此时的她,正游走于生死的边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8.
只要让学生有“希望”,学生就会有“美好的未来”。如今,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了负担,不愿意吃苦,学习缺乏主动性,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学中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笔者认为,“希望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9.
紫丁香之美     
海德格尔说,诗歌的深刻性常常超过哲学思考本身。李勤老师所喜欢的惠特曼的诗歌:"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惠特曼以诗的方式揭示了教育之美的深刻哲理,超过了任  相似文献   
50.
《王六郎》是《聊斋志异》中的代表性篇目,蒲松龄描绘两个相对的世界,他们之间相比较而存在,一个是黑暗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希望的理想世界,这希望的理想世界与黑暗的现实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则主题更鲜明、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的孤愤,也更能让读者珍惜作品中的"情",这"情"也就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