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7篇
教育   361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运用建筑学、生态学原理 ,分析生态住宅的内涵 ,认为生态住宅设计必须具备历史、人本、共生、发展、绿化和节能等 6个观点 ,并从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功能空间、材料选择、院落环境等方面对现代村镇生态住宅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92.
建筑学教育中对计算机使用产生忧虑是不必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新事物正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建筑设计领域。一个新技术、一个新时代,也许建筑学教育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3.
张慧 《初中生之友》2012,(25):10-13
2012年2月27日,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美国举行,结果仍让国人遗憾——电影史上的新一页没有翻开。但同一天公布的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却给了国人大大的惊喜,中国建筑师王澍力克群雄,荣获大奖。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4.
2012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雄伟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市奖励大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将一本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红色烫金奖励证书颁发给了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许多人誉为中国的"诺贝尔奖"。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是我国城乡建筑设计的泰斗,他的成就引起了举国上下的瞩目和敬仰。  相似文献   
95.
张巍 《教育与职业》2012,(5):136-137
建筑设计原理系列课程是设计系列课程的知识基础,设计实践是原理课程的目的。文章在分析了教材与现实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课程之间脱节、教学内容脱节四种现状以及课程的新发展后,提出以建筑物、人、建筑师为本系列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三个目标将课程体系化。将课程内容分为原理、方法、常识三个层级,分级与设计系列课程和理论系列课程对接。在强调实践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原理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接。  相似文献   
96.
建筑学是应用与艺术结合极其紧密的工科专业,以建筑师综合职业素质要求为导向是其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建筑学基础教育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应紧跟先进高等教育思想,积极探索适应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建筑人才。  相似文献   
97.
郭娟娟 《文教资料》2012,(1):191-193
色彩是建筑设计重要构成要素,又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建筑色彩设计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建筑师的设计素养、艺术涵养、审美经验对于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一方面分析了色彩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与功能,另一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生寻找色彩与建筑功能的关联性,将色彩融入建筑设计中,实现这种潜在的关联性价值的问题,对当前建筑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8.
建筑学术语篇作为特殊的学术语篇形式,具有多模态性。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性可通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体现。以一篇建筑设计语篇为例,对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分析框架,提高读者对学术语篇多模态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99.
《江苏教育》2012,(15):66
获奖学校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特色建筑学校主门:呈半弧型,入口空间开阔,展现学校情真意切的亲和力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璧如园:位于刘鞠秀图书馆后侧,因刘璧如女士(刘国钧女)而得名i又用"璞玉  相似文献   
100.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内容及以往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围绕如何培养非建筑专业学生的建筑设计及构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衔接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