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2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南昌教育》2004,(6):30-31
近段时间以来,针对有的小学生一进学校和课堂就出现头晕、呕吐,心慌、焦虑,甚至昏倒的现象,心理学专家称这是一些孩子患上了“学校恐怖症”的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强迫症症状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CL-90”症状评定量表和“16PF”测验,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结果表明大学生强迫症状以轻度为主。强迫症状可以分为三类:“人格性强迫”、“疑虑性强迫”和“精神病性强迫”。强迫与抑郁呈较高相关(r=0.621),其人格特质与正常者在“乐群”、“稳定”、“敢为”、“有恒”、“世故”、“忧虑”、“自律”、“紧张”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域外     
《中学教育》2005,(3):6-7
英教育部拨千万镑教小学生克己复礼,走进迈阿密儿童银行,荷兰:心理疾病也算工伤,美国专家反省少儿教育方式不实赞美将起反作用,瑜珈、滑雪、漫画进课堂智利全方位激发学生体兴趣,……  相似文献   
14.
反社会人格是反社会人格异常的简称,意思是指个体在社会上具有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倾向,具有为了利己的目的而伤害别人时永不感到愧疚的异常性格。反社会人格一般具有两个显特点: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更有人进一步丰富补充进诸如情绪既少焦虑,也少激动;对人对事,无论轻重缓急,既无责任心也无责任感;极端自我中心;虽有关心别人之心却强烈要求别人的关心与信赖等。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反社会人格一语作为疾病主要适用于成人,在未成年人多以人格障碍或偏差的程度存在。它的主要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预防与矫治就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5.
老编热线     
有心事,找老编!老编热线,沟通无限!别忘了,每星期五下午16:30—18:30拨打老编热线(010)66057686老编与你有个约会呦!湖南小学六年级学生乔乔老编:你好,老编热线。乔乔:你好老编!我们家现在有一条小板凳狗,是两个月前同学送给我的。自从它来到我家,一直受到我和妈妈的照顾,现在它胖乎乎的非常可爱,我越来越喜欢它了,妈妈却越瞧越不顺眼,总想在学一胖它想把它送人,我该怎么办?老编:妈妈瞧不顺眼的原因是什么呢?乔乔:原因有一大把。首先她觉得小狗脏。其实一点儿都不脏,我看完全是妈妈的心理在作怪。我的小狗一个多星期就要洗一回澡,用的还是舒…  相似文献   
16.
健康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提倡心理健康,不仅在于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更是立足于一个人素质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一个社会中各个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该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晴雨表,正所谓“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  相似文献   
17.
侯旭 《中小学电教》2009,(12):156-156
<正>一个人的成长,在未成年阶段尤为重要。未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是诸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未成年人多为独生子女,受家长过分溺爱,没有吃过苦,经不起任何挫折,因而心理承受力差;另一方面,不愿接受教  相似文献   
18.
徐薇 《贵州教育》2013,(2):22-23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孩子通过玩来模仿成人社会。又通过模仿来领会社会的生存法则。而且玩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消除孩子心里的挫败感和矛盾。那些讨厌弟弟的心情、对父母的不满情绪都可以通过玩来发泄,这样孩子才不会得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20.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忠贞廉洁的儒臣.他的一生践行“忠孝”二字,甚至成了一个“忠孝”的偏执狂。在现在看来.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他所践行的“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主义.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处在当时的官场.他非常孤立、显得格格不入。他所践行的“孝“的另一方面是麻木无情.毫无夫妻情义,对子女也是薄情寡恩。随着对海瑞研究的深入.海瑞的光辉形象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