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有利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良好方式。但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转轨不转制、操作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严重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给股份制改革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阐明这些问题的性质和危害,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开办发展国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或缓和市场经济不能有效解决的社会或宏观经济问题,为达到目的,这些国家的政府从没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70年代未以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欣起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的根本原因产不在于国有企业微观效益低下,而在于它们带来的社会效益物边标增加已经不能补偿其微观经济效益低下引起的损失。  相似文献   
83.
黄以琳 《上海集邮》2003,(10):i004-i004
邮电合一 1998年,中国电信发行一套编号为CNT-18(1-1)的电话磁卡,以纪念毛泽东"人民邮电"题词五十周年。 中国的电信企业基本上是邮电合一的企事业部门。1948年,毛泽东为新中国邮电通信题词--"人  相似文献   
8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改变我国政府原有的经济管理职能。笔者通过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过程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转换的重要性、基本内容以及进一步深化政府经济职能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5.
试析实现政企分开的可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企分开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难点,目前常见的有三种方案:成立国有资本经营委员会 、股权分散化和实行股权多元化。本通过对这三种常见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衽股权多地凶化(即实行多元持股,发展法人交叉持股和机构持股)不仅是解决 我国政企分开的一个可行途径,而且也是推动我国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途径。其具体措施为:构造国企叉持股模式,组建企业集团;培养机构投资,发挥银行作用;改革公司 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86.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对企业进行直接的控制与管理 ,从而导致企业生产与经营脱离实际 ,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要克服这一弊端 ,就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摆正并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权力关系 ,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拥有自主权 ,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7.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新形势下国企经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8.
政企关系创新的内容 从内容而言,创新政企关系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政企职能分开,奠定政企合作的职能基础。若政企分开后,以政企分割甚至对立取代原有政企关系.企业转轨建制、生存发展会更加困难。政企职能分开应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经营职能的分离上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信息传递高速化,商业竞争全球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特别是我国又面临着加入“WTO”,挑战和机遇必将更加严竣和突出。面对这种局面,我国“经济定位”必须是“安全与机会并重”,要实现这个目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企业家队伍已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本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0.
政府改革面临新的行政环境,怎样摆脱过去改革的困境,要求在政府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新界定一些新的问题,包括党政分、政企分开、政府权力监督与制约的问题,这些都市制约我国改革的关键和瓶颈,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