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采自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罹病甘蓝夜蛾幼虫利用传统的形态学进行鉴定,初步确定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弯角镰刀菌(Fusarium camptoceras Wollenw.&Reink.).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应用镰刀菌防治甘蓝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汪烨 《华夏星火》2020,(4):30-34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3月6日发布的病虫情报,初步统计在7省(区)176个县(市、区)查见草地贪夜蛾幼虫,累计发生面积76万亩,目前发生面积近55万亩。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相关专家一致认为,2020年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更早、发生区域更广、危害程度更重,防控任务更艰巨。  相似文献   
13.
绫原为斜纹或斜纹变化组织做底的花素织物,始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其特征是织物表面具有斜线纹路,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用于书画装裱,制作衬衫、睡衣等.绫类织物作为吴江地区最早有记载的丝绸产品,在历史上曾经一度辉煌.  相似文献   
14.
斜纹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血细胞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幼虫感染NPV后,血细胞总数和浆细胞、小球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浆细胞发生病变,在Glemsa染色中核失去颗粒特性,并出现多核,其中产生的多角体由周缘开始积聚。在充满多角体后核失去嗜酸性。多角体也存在于胞质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描述了斜纹夜蛾幼虫各种血细胞的光学形态及超微结构。血细胞可分为原细胞、浆细胞、颗粒细胞、小球细胞、凝集细胞和类绛色细胞。原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进而发育为颗粒细胞的衍化关系明显;小球细胞、凝集细胞和类绛色细胞离体后可将内中物释放至血浆中。同时对小球细胞和类绛色细胞的功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出动了隐形战斗机,悄然越过伊拉克的雷达监测,对其境内的80多个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突然打击……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叶碟法研究紫茎泽兰不同器官、不同溶剂粗提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粗提物对斜纹夜蛾具有明显的拒食作用,拒食率与浓度呈正相关;非选择性拒食活性试验中,紫茎泽兰叶乙醇粗提物的活性最强,48 h的拒食率为78.61%,AFC50为9334.7 mg·L-1;选择性拒食活性试验中,紫茎泽兰花乙醇粗提物的活性最强,48 h的拒食率为61.56%,AFC50为9797.2 mg·L-1。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斜纹夜蛾的田间控害效果,特进行了其田间控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在药后1~7d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长;24%氰氟虫腙悬浮剂1000倍液总体对低龄幼虫有更好的控制效果;5%虱螨脲乳油1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速效性好,又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各处理药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同时对作物生长未见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在实际生产中这些药剂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9.
湘泓 《百科知识》2011,(21):49-49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捕食者不断提高发现和捕获猎物的效率,另一方面,自然选择也会不断改进猎物及时发现和逃避捕食者的能力。因此,在捕食者和猎物的共存系统中,人们会看到一种复杂的适应和反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邵中庆 《华夏星火》2004,(11):40-40
富阳市是浙江省芦笋主产区,年产绿芦笋超万吨,产值突破6000万元,已成为富阳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然而,由于栽培时间长,造成芦笋茎枯病及夜蛾类害虫的大量发生,笋农盲目使用农药,导致上市绿芦笋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为此,我们对绿芦笋的无公害栽培进行了有效探索,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