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4篇
教育   5236篇
科学研究   1662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524篇
综合类   393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60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12.
运用3种不同的方法所建立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其回归预测值的准确度均达到了99.26%以上,其回归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方差分析检验均呈无差异性,P》0.50水平.说明3种不同的方法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在3种建模方法中,均有评价作用,且其评价目的也不尽相同.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可依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建模方法,以提高体育预测研究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宋雯 《体育教学》2004,(3):41-42
第一节手指、手腕运动注:②表示第二个八拍,下同。动作方法:预备:直立,双手五指分开向内将球置于两手间。1-2:左腿屈膝滚动步一次,同时双手将球沿纵轴滚动一次;3-4:同1-2,但方向相反;5-8:同1-4。第二个八拍:1: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同时双手持球成前平举;2:左脚保持不动,右腿屈膝并于左脚旁,同时两臂屈肘成胸前平屈并立腕将球置于胸前;3-4:同1-2,但方向相反;5-8:同1-4。第二节头部运动动作方法:预备:直立,双手持球于体前。1-2:左脚向左横跨一步成左右开立,同时双手持球成上举;3-4:屈肘将球置于头后;5-8:双手持球于头后用力前压,使头前屈一次。第…  相似文献   
14.
15.
苏轼的思想融通百家、博大精深,与他的人生三个阶段对应。苏轼的思想有三个境界:黄州时期以前是第一境界,这时他思治天下、探寻人生;黄州时期是第二境界,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他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传统价值标准;第三境界是岭南时期的天地境界,确立了“无思”、“无待”的生活试,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是散打运动赛事繁忙的一年,中国散打先后经历了美国职业拳击、跆拳道、空手道等世界各国搏击术的挑战,并频频高奏凯歌,借此吹响了中华武术进军奥运的号角。散打这一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攻防理念;变换莫测,简捷实用的技术;以及远踢、近打、靠身摔的风格,正逐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种具有“攻守兼备”作用的腿法——侧踹腿。  相似文献   
17.
将链杆系统和柔绳链杆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抽象为一个二自由度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得出了普遍的运动微分方程。然后考虑无初速释放瞬间的运动初始条件,得到了相应的运动解,从而为彻底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决定性条件,所得结果可用于构造一个具体的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之背后所希冀的目的,是建设真正的民主主义社会,完善人的自身,使人自由幸福地生长、生活,实现人与社会一切的和谐,这是一部分人的一个愿望。实际上,现实社会生活各方面,包括文化教育的多元与矛盾,决定了一个实然的状态,即人类没有共同的教育目的。虽然企图即刻给定一个大众的教育目的是徒劳的,但我们可以在尽可能高尚的理想的指引下,追求教育、社会与人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无爱无憎     
王健 《出版参考》2006,(7):42-42
读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个意思,是说对人所有的人重要“无爱无憎”。初初一看大惑不解,人与人、人对人怎能无爱无憎?且不说孔夫子和孟夫子悠久的教诲,即欧西各国先哲先贤,莫不倡导爱心、爱人、博爱、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