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3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查轩  黄少燕 《资源科学》2004,26(7):34-38
该文针对南方,特别是福建山坡地开发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在野外调查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山地果园开发规模、现状以及开发中存在的系列水土资源保育等生态问题;揭示了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机理;明确了山地果园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时期与关键地形部位;分析了果树早衰的原因。以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以山地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提出了科学规划,坚持适地适种,提高建园质量,加强幼园管理,推行山地水土资源保育新技术,增加地面覆盖,控制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果园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体系和对策。  相似文献   
32.
33.
吕旌赤 《学子》2014,(11):9-9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全国共建成各类水库8.6万余座,累积堤防长度28.69万公里,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一方面这些工程在抗御洪旱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引发了流域或区域内资源、生态、环境结构的变化,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4.
来自水利部的最新消息.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联合印发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领域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文章根据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说明发展人工灌溉饲草料地是改善达茂旗草原生态,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生产能力升级的根本之路。接着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按照耗散理论建立基于熵权系数的多指标(经济效益、社会需求、生态效益)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以达茂旗为例建模进行了达茂旗灌溉饲草料地发展规模及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用水量模型概算,最后提出了与达茂旗相适应的、基于草原生态保护的水土资源优化整合、合理布局的对策和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36.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7,(9):110-111
今天,全世界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我国遇到的挑战更为严峻。依靠以有限水土资源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将接近或达到其承载能力的临界状态。而微生物资源开发有着巨大潜力。范丙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  相似文献   
37.
塔里木盆地水土资源开发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塔里木河盆地人口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 ,对盆地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上游水土资源开发面积急剧增加 ,导致支流向干流输水逐年减少、年内分配趋于集中、引水口猛增导致干流下游河段断流等水文现象。塔里木盆地水土资源开发到来的效应有积极建设性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一面。积极一面主要表现在 :①人工绿洲面积扩大 ,绿洲内部小气候条件改善 ;②土地生产能力提高 ;③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 ;④绿洲内部结构更加完善、趋于稳定等。消极一面主要表现在 :①天然绿洲植被衰退 ;②土地沙漠化和沼泽化、盐渍化并存 ;③河流水质恶化、下游地下水位下降等。塔里木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的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治理经验与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始终贯穿其中的成功做法是:将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寻求两者同时受益的"结合点",基于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9.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其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陕西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系统的分析了陕西目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论述了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并从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0.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增长尾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出了内生的经济发展中的水土资源"尾效"模型,并以中部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六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VAR分析水土资源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纳入水土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数据进行"增长尾效"的面板数据分析,量化测度出中部六省水土资源"尾效"的数值,数值显示,六省的水土资源已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阻力。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受到水土资源约束影响最大的是安徽省,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耗费要降低大概0.53%,其次是山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水土资源约束的影响最小,仅为0.09%。最后为中部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