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3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课程标准卷     
1.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相似文献   
22.
一、提出问题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2》(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第6面图4.2-3(如图1所示)为模仿法拉第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若按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即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副线圈B中却始终有感应电流产生,与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预期结论不符合.若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23.
<正>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民主应用在教育上有三个最要点:一、教育机会均等,即是教育为公,文化为公。我们要求贫富的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24.
桑嫣 《现代教学》2011,(5):14-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上海拓展Ⅱ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该定律的重要地位及学习难度,课程标准将它的学习水平确定为D级要求,也就是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还需要应用该定律解决综合问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定律,掌握如何应用定律。  相似文献   
25.
顾大男 《物理教师》2006,27(11):0-1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有感应电动势产生.引起磁通量的变化的原因无非有以下三种情况:①B不随时间变化,但闭合电路的整体或局部在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样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动生电动势.②B随时间变化,但闭合电路的任一部分都不动,这样  相似文献   
26.
贵刊 2 0 0 2年第 1 2期发表的蔡志东老师图 1撰写的“磁通量不变有感应电流吗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完整表述”一文 ,通过对竖直平面内的矩形线圈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加速下落过程中 (如图 1所示 )电磁感应的分析 ,得出结论 :当磁通量不变时 ,回路中某一部分允许存在感应电流 .因而认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不完整 ,人们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认识存在误区 .笔者对这一断言不敢苟同 ,特此与蔡志东老师商榷 .笔者认为 ,图 1中的线圈在加速下落的过程中 ,整个回路中 (即回路的任何部分 )都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其理由如下 :1 .依…  相似文献   
27.
战胜孤独     
法拉第曾感叹:“世人何尝知道,在那些流过科学家头脑的思想和理论中,有多少被他们严格的批判和无情的质疑消灭了。”灵感常常不是因懒惰、浪费时间而消失,而是自我的批判使灵感被迫埋藏。  相似文献   
28.
利用DIS电压传感器和微电流传感器采集相应的数据,综合应用"控制变量法"和"倍增法",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E与n、B、S、t的定量关系,并指出教材在处理该节内容时需要优化的方面。  相似文献   
29.
王胜华  李力 《物理教师》2021,(2):96-96,F0003
2017年浙江省高中物理联赛第6题是一道求解感应电动势的问题,但原题仅要求计算导体框在初始位置的电动势.本文拓展解析正n边形磁场与导体框情况下任意位置的瞬时感应电动势,得出更具普遍性的函数表达式,然后绘制图像直观反映其物理意义,以此达到渗透物理基本思想、淬炼数理分析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0.
有关电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早在公元前585年,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已记载了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的现象,(琥珀是松柏类植物的树脂流入地下后形成的化石,多为具有黄色光泽的透明固体,是古希腊人随身佩戴的一种高贵的装饰品),后来又有人发现摩擦过的煤玉也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