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84篇
科学研究   27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这两个坐标系的坐标该如何变换呢?其实这就是洛伦兹变换。在狭义相对论中,有一个公设和两个基本假设,所谓的公设是指在所有的参考系中,时空是均匀的;两个基本假设包括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束不变原理。在推导洛伦兹变换的过程中,要用到矩阵等数学知识,这对于初学者会感到困难,本文运用基本的代数知识,从由一个公设和两个基本假设出发来推导出洛伦兹变换,并通过洛伦兹变换来解释一些由高中教材引起的悖论。  相似文献   
992.
遨游银河系     
在未来的几十个世纪,人类将开始进行恒星间旅行,不仅在太阳系"航行",还将冲出太阳系,在银河系中遨游。建立人造行星在恒星间旅行需要建造一艘巨大的飞船,实际上可以把它称为是一颗运行的人造行星,它至少要在没有太阳的环境下能生存一万年。建造这艘巨大的飞船大约需要150年之久。在建造期间,数千亿吨燃料  相似文献   
993.
一般《相对论》书刊上介绍的洛仑兹变换及其诱导式均限于一维空间平移的情形。本文推导沿任意方向平移并旋转三维正交座标系间的洛仑兹变换。  相似文献   
994.
关于"超光速"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超光速"理论的由来;简介了"超光速"研究的现状;给出了既"超光速"又不违背狭义相对论的例证.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得出:不仅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而且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力学之间、几何光学与波动光学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对应原理具有普遍性。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素质。对进一步科研也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详细讨论了狭义相对论里面两个极具启发性的问题,即观看运动的时钟和从小角度观看高速运动物体.说明了前者与狭义相对论中通常所说的"时间膨胀"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给出了运动时钟和静止时钟的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对后者,修正了前人讨论中的一处疏漏,从而说明在狭义相对论中涉及观看某现象时如何考虑光信号的传输限制.  相似文献   
997.
把Ценов方程推广到相对论转动变质量系统,分别得到了这类系统在广义坐标下和准坐标下的Ценов方程.  相似文献   
998.
统计系综理论从计算配分函数出发,得出体系的状态函数和热力学性质。而配分函数的直接计算通常较为繁琐。给出一种较为简单的间接得到配分函数的方法,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从而得到理想气体状态函数及体系的状态方程。并就经典体系和量子体系进行分析比较,指出高温时量子体系趋于经典极限。低温时,由于量子效应,两种量子体系显示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9.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失业了,他打算任家教糊口.他张贴了广告,很快地,一个名叫索洛的罗马尼亚学生来求学物理.索洛是学哲学的,他想通过学习一点理论物理,来补充自己单纯学哲学的不足.两人见面后,聊得非常愉快,有关物理和哲学的见解完全一致,以至谈了三个多小时还舍不得分手.第二天晚上,他们接着第一天晚上的话题,又海阔天空地侃起来.  相似文献   
1000.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固化”状态常常会自然或不自然地表现出来:一方面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学生不但不接受,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却时刻在呼唤老师的理解。这种“固化”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负现象,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造成一种压力。论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教师的方法欠妥,选择的教育时机不够适当,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不够了解;二是学生误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不理解教师的教育思路。如何改变这种“固化”状态,以期德育的正效应,笔者在学校德育中引入心理相对论,取得了很好教育效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