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7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着秩序和自由的关系。如何既让人发挥自己的潜能,又能使整个社会有序发展,一直是哲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问题。任何社会秩序的构建都必须处理好秩序与自由、活力与稳定的关系,当代中国要处理好这对关系就必须处理好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与作为客体的党的关系。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思路,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中的党群关系互动上,探讨当代中国的秩序建设。  相似文献   
402.
从“管理”转变为“治理”意味着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命令”走向“协作”。“教育治理”就是“治理”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作为全国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举措,2014年1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今后一个阶段全国教育工作的目标确定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的地位也正式由国家意志加以确立。“治理”从概念的提出到内涵的完善都是相对于“管理”而言的。“治理”与“管理”同属于政治管理过程,在维持社会秩序这一最终目的上两者并无不同,但在实施主体和实施方式上,却存在着极大不同:从实施主体来看,“管理”  相似文献   
403.
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舒适惬意,也是现代城市理应具有的一种内涵。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  相似文献   
40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当代社会全方位的转型,中国史研究如何继承优良的史学传统,更新理论与方法,把握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态势,成为摆在学界同仁面前的时代命题。本刊有幸邀请到瞿林东、陈支平、范金民、常建华、李华瑞、徐彬六位学者就此展开笔谈。宋代史家吴缜作史三原则说有何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认识和超越历史与文化的歧义?社会史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什么?怎样进行历史计量研究?宋史文献特点有哪些?家谱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何在?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对以上问题给予了思考和回答。  相似文献   
405.
排队文化     
小歌 《英语沙龙》2014,(12):52-53
排队即是有目的,一个跟一个地列队。它是有限资源的分配方法之一,是“先到先得”,以排除“价高者得”或者“亲疏有刖”、“私相授受”等不公平行为。排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修养和一种做事讲规矩的文化,能使社会秩序变得更加井然有条。本期,专栏作者小歌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中美在排队方面的差异表现,以及排队文化当中的“特例”现象。  相似文献   
406.
荀子人性论具有双重维度,即欲望之性与认知之性。其性恶论指向欲望之性,且是针对过度纵欲导致社会偏险悖乱而作出的利害权衡判断,并不是传统所认为的针对人生而有欲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仁义被确认的内在根据是认知之性,但先天的认知能力是价值中立的。价值的大本大源乃是使社会正理平治的"礼义",而"礼义"所代表的社会秩序之"善"内化为主体之"德",取决于认知之性的"化性而起伪"。"化性而起伪"乃是"化"人的认知之性,即化心;而非传统所认为的"化"欲望之性。  相似文献   
407.
所谓正义,就是人类行动和结果的公平和正当性。按照正义的社会秩序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善。通常情况下存在着两种善:美德的善和合作有效性的善。对这两种善的追求把人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优秀者,一类是胜利者。在资源配置和社会分工还不尽合理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社会劳动者共同体中的优秀者和胜利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让人们在合作有效性的关系中,按照正义原则分享劳动共同体共同创造的财富和成果,是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08.
黄琳 《成人教育》2018,(5):31-36
中国当代社区教育与上个世纪初社会教育同根同源.上个世纪30年代,面对社会失序导致的国家内忧外患,梁漱溟先生通过在乡村中建立乡农学校,在学校中对民众养成礼俗、培养自力、精神教化,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秩序化的个体,进而推进乡村建设,试探着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社会的道路.以建设为经、教育为纬,通过社会教育推进乡村建设、重建社会秩序,取得的成绩享誉中外.其对于当代社区教育具有以下借鉴意义:社区建设应以社区教育为基本路径;社区教育以社区建设为依归;加强社区学校建设,构筑推进社区治理的平台;注重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秩序化的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