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派文本中的男女,虽然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性爱观念,然而一旦面对贞洁问题,他们却流露出性畸变价值观的精神积淀。处女之美已经成了女性性感美的重要方面。对于男权分子来说,对女人的占有主要在于对她贞操的占有。贞操观念也体现为女人对自我价值的确认上。同时小说也表现了现代叛逆女性身上崭新的贞操观。觉醒的中国女性开始学会重新审视身边的男人。并大胆地要求“男人的贞操”。  相似文献   
12.
禁锢”一词容易并且实际常常被人误解。而“禁锢”又多见于汉代,因此,这里谈一谈有关汉代“禁锢”的情况,以帮助读者对它加以理解。禁锢,又称“废锢”,简称“锢”,或“禁”。它是对事主为官资格的取消,而不是刑罚,也不能用刑罚来代替。《左传·成公二年》杜预注:“禁锢勿令仕。”《后汉书·马融传》注引《马融集》所引邓太后制:“融典校秘书,不推忠尽节,而羞薄诏除,希望欲仕州郡,免官勿罪。”《汉书·云敞传》:“皆当禁锢,不得仕宦。”《汉书·佞幸传》记载元帝时,石显弄权,正直的臣子忤旨得罪,“(萧)望之自杀,(周)堪、(刘)更生(向)废锢,…  相似文献   
13.
殷维介 《老年教育》2014,(11):16-17
<正>"作风问题"这个词儿,这些年不怎么用了。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初,它却是个常用的词儿。单从字面上看,这词儿并无一点肮脏之意,但谁都知道,它指的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特指男女暧昧关系和奸情。那时,诬人清白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散布其"作风问题"的传闻。如果被组织或对手抓住了这方面的把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认为蜗居是不幸和压抑的代名词,蜗居是承重和了无希望的生活窘境,大学生蜗居也因为本届两会代表的言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乃至质疑,它继中国人的蜗居问题之后,更深刻地反映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房子情节。  相似文献   
15.
在元代,士人地位低下,科举制度久废,私人刊印图书.要获准才可。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事业比较凋零。到了明代,建国之初就比较重视治,却仍有种种禁锢,例如.在经典伦理方面,不准有异端邪说,历史方面,不准个人修史,个别不说也曾遭禁。但总的来说,政治气氛比较宽松,活动余地很大,税收上也有种种优惠。因此,出版事业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在新课标中不作要求,这使得许多老师很不满意.首先是高中老师担心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脱节,得花时间补讲该定理.初中老师认为,虽然课本知识减少了,可是这些减少的知识在许多数学题目的运算中(特别是竞赛题)却是不可缺少的.不讲,对学生考试或参加竞赛是一个损失;讲吧,就要对课本中的教学课时做一个新的变化,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哥白尼和布鲁诺。这不仅在于他们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更在于他们的科学成就以客观事实冲破了千百年来宗教神学对人类思想的禁锢和束缚。  相似文献   
18.
黎力 《新闻通讯》2010,(11):31-32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这确实是百年不变的真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社会意识打破了思想禁锢之后,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主持人”这一新的传播主体,最早主持《观察与思考》的庞啸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9.
从中华体育数千年来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子体育一直在逆境中艰难前行。尽管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时期就有关于女子从事体育的记载,但一直到唐代,中国女子体育才得到一定的发展,宋以后及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女子的禁锢越来越多,女子体育几乎遭到扼杀。所以“开禁”之“禁”主要就是针对明、清女子体育近乎停滞而言的。  相似文献   
20.
A校长到新的学校上任后,决定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来推动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当他第三次走进中年教师S的课堂听课后,对他说:“我发现你的课堂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理解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对于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以及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关注。”S老师听后很平静地答道:“这么多年来都这样,习惯了!”“习惯了!”A校长上任的两个月来,已听到不止十个教师说过类似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