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6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中国科技奖励》2014,(1):54-55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已走过第六个年头,这些年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科委和市经信委以及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谈家桢奖的成长和进步与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评审专家委员会的各位专家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心密不可分。今年主要创新工作和改进思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2.
国内     
正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23届颁奖大会召开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23届颁奖大会暨第四届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论坛5月25日在茅以升先生的母校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本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共颁出10个奖项,220名获奖者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覆盖我国铁路、公路、桥梁、城市建设等领域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理工农医等科研院所的优秀科研  相似文献   
193.
赵敏 《四川教育》2014,(2):93-96
2013年9月28日,在首期广州教育大讲坛上,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在发言中说: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科学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一个考试机器。赞之者认为其一语道出了教育的弊病与实情,反对者则认为此言论实乃语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194.
从诺贝尔科学奖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荣德 《科研管理》2007,28(1):125-131
诺贝尔科学奖不仅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缩影,也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典范。文章从六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第一基石”;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良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自由的研究环境和交流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选准研究方向和课题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捷径”;善于把握机遇和创新是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