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教育   17708篇
科学研究   2571篇
各国文化   78篇
体育   739篇
综合类   624篇
文化理论   82篇
信息传播   230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574篇
  2014年   1616篇
  2013年   1476篇
  2012年   1934篇
  2011年   2160篇
  2010年   1951篇
  2009年   1920篇
  2008年   2343篇
  2007年   1738篇
  2006年   1440篇
  2005年   1242篇
  2004年   852篇
  2003年   766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575篇
  2000年   404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6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信息自由法令>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及美国联邦各机构对<信息自由法令>的执行情况,从中简要概括出美国<信息自由法令>及其执行情况对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2.
近日,商业网站纷纷加入人肉搜索争夺战,令这场道德、法律与信息自由之争更加激烈。据悉,猫扑网论坛已正式开始招聘人肉搜索专业人员;谷歌首批  相似文献   
103.
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它既有社会的某些共同属性,又有区别于社会的某些特性。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是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阵地,是社会的人才泵、思想库、技术源。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发挥培  相似文献   
104.
当前制约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六个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数字出版?在”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做出如下定义: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其中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等。  相似文献   
105.
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项目为案例,从组织结构、投入资金、运行机制、资源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总结CASHL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的特点和成就,分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为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6.
本书初版于1977年,行销美国社会30年而不衰,一路出到第9版。该书1985年传入我国,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伦理学理论与实践》。23年之后,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依据2007年第9版全译本重新出版,改名为《伦理学与生活》。本文选摘自该书的译者跋,标题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107.
史天经 《青年记者》2008,1(10):71-75
翻开一本于2001年出版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书,竟找不到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论述;翻开一本于200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新闻论著的书,竞找不到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出版自由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8.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表现出专业化、精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不断融合不断交叉的潮流。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科不断地分化发展出更多更专业的分支学科,与此同时,这些分支学科又不断地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发展成自成体系的交叉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09.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入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因而,"把关人"和"引导者"在信息选择、编发及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意识要适应媒体转型时期的变化,相应地"转型".  相似文献   
110.
冉茜 《中国广播》2008,(9):72-73
批评报道的自由与通常意义上的个体和法人自由,有不同之处。我们通常说的自由,在其法定的范围内具有完全的、任意的选择性。人们对于处在自己自由范围内的事物,可以完全自主的处置,甚至放弃和牺牲。而新闻媒体对于批评报道的自由,却只能坚持不能放弃,否则便有悖新闻事业担当的社会职能和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