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37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罗汝芳是阳明后学泰州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蕴含着积极的救世意识与淑世情怀 ,此为阳明后学诸子中最为可贵之处。他的学术风格清新俊逸、通透圆熟。用赤子之心诠良知之说、借童子捧茶谈日用工夫 ,浅易明快 ,酣畅淋漓 ;以仁释乐 ,破景明体 ,使主体感悟更具魅力 ;而最终以孝、弟、慈为良知本体 ,即工夫即本体 ,本体即在工夫中 ,又使之在王学诸门派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2.
灵鹫寺漫笔     
近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抽空至少回故乡一次.每次都要随祭祀神灵的乡友们,到村子后面山上的本主庙和灵鹫寺欢聚.这不仅仅只是“入乡随俗”,而且是一种感情,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我从事文化工作30年来的热情,都源于执著的民族感情,而这种感情全都是生我养我的村庄赋予的.这座山,山上的这组寺宇建筑从小给了我深刻的文化陶冶,不论走到哪里,都使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03.
104.
易杭 《上海集邮》2005,(9):28-28
TP30-7以陈然的《我的“自白书”》为题材。这首诗最早见于罗广斌《在烈火中永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随后,《革命烈士诗抄》(萧三主荣.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囚欧: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殉难革命烈士诗抄》(重庆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5.
《围棋天地》2001,(3):43-44
清风网站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龙飞虎在清风第一次出现的具体时间,只是知道他还是6D的时候,曾经击败过一个来设擂的韩国9D,因此被称为“清风第一高手”。  相似文献   
106.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撰文及立碑年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罗振玉所藏《宋拓柳州罗池庙碑》对历代诸说加以考辨,得出全新结论: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作于长庆三年(823);而柳州《罗池神碑》当立于长庆元年(821)正月。  相似文献   
107.
《现代化新论》是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问题研究创见的一次最集中的表述,它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但其中一些基本观点尚需进一步探讨,主要从一元多线历史观、现代化的内涵、现代经济运动的共同规律和现代化模式的概括四个方面提出来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8.
《珀涅罗珀记》是加拿大当代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史诗《奥德赛》的颠覆性改写。作品一改史诗中的男性视角,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了珀涅罗珀和十二个女仆这两类女性的生存之路,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9.
在欧洲文化史上,中国文化在18世纪的欧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传播。海上交通的便利,欧洲精英思想家、哲学家如莱布尼兹、伏尔泰等对中国文化的热情赞颂,欧洲宫廷对中国艺术的推崇备至,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在18世纪,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潮,其影响涉及哲学、戏剧、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10.
抗战时期,战乱与兵祸给思茅人民带来灾难,疫病流行把思茅变成一座死城,兵连祸接,城乡人口锐减。在磨黑中学地下党抗日活动的影响和鼓舞下,思普地区抗日救亡活动纷纷兴起,各县都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在思普地区的抗日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罗正明领导的阿佤山游击队。思普地区的抗日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祖国西南边疆的反侵略斗争史和抗日战争史上都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