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自我中心言语"(简称自语)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自语"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对于美术活动中幼儿自语行为研究鲜有。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关于"自语"的文献发现,美术活动中幼儿自语行为具有自我调节和引导、表达内心情感、生动作品内容和表现语言发展水平等功能。但是,在实际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自语几乎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面对这样的困境,幼儿的自语行为亟需得到重视,应提高教师美术素养,创设多样化的创作环境,利用自语促进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等。  相似文献   
32.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表现尤为明显,他们还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不能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容易把一切都看作与他自己有关、是他的一部分,忽略他人与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相似文献   
33.
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儿童的目的论、人为主义、泛灵论、实在论、原逻辑主义等精神倾向,都堪称是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直接演示或曲折反映。这种精神特质的发生与发展根源于儿童个体所携带着的种族进化的生物性积淀,并伴随后天社会性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自我中心主义是保障儿童发展潜能免受理性文化过分透支的一道精神屏障。  相似文献   
34.
自我中心倾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极大.中学生自我中心的形成与其所受教育及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为了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需要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视角的转换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35.
语言与文化具有镜象关系,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只有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着重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语言的差异。西方文化突出地具有一种“外倾性”,因此印欧语发展了精密性和逻辑性;而中国文化具有“主体的自我中心性”,因此汉语发展了—种能指优势。  相似文献   
36.
高春秀 《知识窗》2010,(7X):40-40
<正>小学班主任工作充满酸甜苦辣,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构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自觉抑制自我中心意识,遇事多  相似文献   
37.
自我中心     
我8岁的时候开始练武术,11岁开始连续拿了5年的冠军。到16岁时我就想,我已经拿了5年冠军了,再拿下去,第六年、第七年,总有一年会被别人轰下来。所以我就选择了拍电影,一部电影就改变了我的人生。我17岁开始拍《少林寺),这部电影还蛮成功的,但你们不知道的是,这个阶段我经历了肉体上、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相似文献   
38.
王晓红 《英语辅导》2010,(1):196-198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家乔治·爱略特由于受到费尔巴哈、孔德等人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其小说创作中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艾略特在其经典之作《米德尔马契》中通过对四位主要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两个层面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通过对《米德尔马契》的分析,探讨乔治·爱略特反对自我中心主义、主张同情宽容的道德情怀。  相似文献   
39.
在我看来,优秀生的诸多毛病,其实质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解决“优生之困”,实际上就是要破除优秀生的自我中心心理。  相似文献   
40.
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联盟组合网络结构(网络联系、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对联盟组合的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直接作用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吸收能力、跨界搜索在网络联系、网络规模及创新能力之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同时,探究了跨界搜索是否对网络联系、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存在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网络联系、网络规模均能够对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吸收能力在网络联系、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跨界搜索能够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跨界搜索在网络联系与创新能力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跨界搜索对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仅在高跨界搜索水平时存在.跨界搜索对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间接作用的调节效应没有得到支持.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和平衡联盟组合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加强组织学习和跨界搜索,充分利用组织的网络效应,实现企业开放式创新与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