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4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前提。人们对于室内实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本文将从照明、玄关、客厅、卧室、卫生间、儿童房这几个方面的设计对家庭装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2.
提出用计算机进行符合规律的色调设计的概念,并初步探讨色调设计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3.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是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了,历年来教者对这一名篇的教学探究已经举不胜举。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以及艺术手法的探究,尤其是对诗中那段经典的琵琶音乐的描写,多年以来的教学工作者及研究者都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现在的课堂也大多是基于这些研究来进行设计教学,注重于人物形象、主题及艺术手法的研讨,但笔者终还是觉得这样的处理有失偏颇,缺了诗歌的质  相似文献   
24.
2015年,意大利的米兰市举办"滋养地球,生命之源"世博会,这是史上首次以食物为展示主题的综合性世博会。瑞士也为此发行了邮票,邮票选用了蓝、绿、棕三色构成画面色调,象征了水土与粮食之间的生态联系(图88)。法国海外大区马约特岛于同年发行《我的岛》邮票,同样以蓝、绿、棕三色为主调,设计成一枚呼吁环保的公益性邮票(图 89)。  相似文献   
25.
江教视窗     
《高中生之友》2012,(22):51
名师简介:方亮,男,2003年以全国第八名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2005年绘画作品《民风》参加下乡汇报展。2006年六幅作品参加山外山水社画展,2007年多幅毕业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收藏。2010年参加艺术参考书的编写,并有多幅作  相似文献   
26.
张修亮 《中国科技信息》2010,(12):227-227,225
本文通过对法国画家爱德华?维亚尔的绘画作品及其性格分析,论述了其绘画色调表现方法、色调特色以及色调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以期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7.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人们多熟知他的小说,但是对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却不甚了解。很多人甚至把他的诗仅仅看作他小说的点缀而已。然而,即使哈代只是一名诗人,不是小说家.在英语文学世界中也享有崇高的地位。实际上,在1865到1867年间,哈代是以诗歌创作开始文学生涯的,他热爱诗歌,本来想以写诗为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放弃,这才转向小说创作。晚年时,他因为《无名的裘德》而备受评论界责难,于是他放弃了写作小说,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年里又重新开始创作诗歌,并发表了许多诗集。  相似文献   
28.
为解决传统可视密码分存图像无意义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个具有掩盖图像的(2,2)可视密码方案。方案中密图为黑白反色图像,操纵半色调技术将灰度图象处理后的半色调图像作为掩饰图像,按照密图修改掩饰图像生成分存图像,叠加分存图像恢复密图。方案符合可视密码解密简单的特效且分存图像有意义。  相似文献   
29.
在全球一体化格局日渐形成的今天,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中美两国的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在表现自然与人文的主题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而地域文学主题为两国文学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都不离开它扎根、生长、发育的土壤。人类的地域情感对文学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边城》与《我的安东尼亚》地域文学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