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教育   13716篇
科学研究   1462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211篇
综合类   679篇
文化理论   66篇
信息传播   170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1352篇
  2013年   1112篇
  2012年   1300篇
  2011年   1482篇
  2010年   1393篇
  2009年   1446篇
  2008年   1556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998篇
  2005年   781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从切分“NA的N”结构入手,得到其内部直接成分“A的N”、“NA的”、“A的”三种结构。2、分析“NA的N”及各直接成分的结构,得到如下结论:“NA的N”有双层限定和单层限定两种结构,单层限定的“NA的N”和“A的N”结构有同位性的、离散性的、特称性的三种语义类型;“NA的”有“的”字短语和主调短语两种结构;“A的”是“的”字短语。3、讨论了内部三种直接成分结构与整体结构“NA的N”之间的替换关系,得到了一系列替换规则。4、归纳了各结构间替换关系的决定因素,并指出了制约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2.
分析高校“两课”教学中学生厌学、教学效果欠佳的情况,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主体意识的缺失。没有真正把学生置于教学主体的位置,其他原因仅是浅表性现象。要改变此状态须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教学要求和内容的制定开始,直到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同时也结合此种分析,对“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进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3.
《史记》动词直接作定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史记》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动词直接作定语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能直接充当定语的动词有不及物动作的词,状态动词,及物动作动词,及物性质动词等四类。它们能直接充当定语是由其特定的语义功能所决定的,N正与V偏的语义关系及特定的语义环境可避免人们将VN偏正型误认作VN动宾型词组。  相似文献   
34.
35.
论主题标引中的次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多主题文献主题标引中标引次序的定义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情况,并推介了几种常见的标引次序。  相似文献   
36.
基于语义联想的中文图像搜索引擎——构想与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了目前主流中文图像搜索引擎研究和开发的优点和缺点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发经验,提出一个基于语义联想的中文图像搜索引擎的构想。在图像内容信息表示上充分利用相关的文本信息。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检索行为记录,自动发现词间关系,并用知识库的方式来组织和存储图像信息,达到语义联想的功能。  相似文献   
37.
歧义三论     
从语形、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了语言歧义现象,提出了消除语言歧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8.
写作学尚缺乏独立的学科地位 ,写作学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对写作学的内涵、性质、概念和范畴、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形成学术共识 ,加快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39.
读完《福建教育》2005年第四期“读书”栏目文章及相关文章.我心且喜且忧。喜的是我们终于关注这个问题并讨论这个问题,忧的是我们的关注与讨论又将是什么样的结局。爱之愈切,忧之愈深,因而我热切期望我们对这个问题调查再全面一些。研究再深入一点。  相似文献   
40.
“永远”在一般的辞书中都被看做是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但在现今的语言事实中,却出现了一些作定语、宾语、谓语、补语等违背规则的超常用法,“永远”的句法功能明显扩大。“永远”功能扩大的生成机制是范畴转换,即副词“永远”在特定语境下语法范畴发生了变化,向形容词等转变。范畴转换是变换范畴对同一有待认知的对象进行观察,体现了语言发展与创造的动力来源,同时也反映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