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83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方法,以“问题化-利益赋予-征召-动员”为主线,对体医融合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进行分析,对体医融合行动者网络的构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体医融合的推广实践遵循了“双轮驱动”“主体聚集”“局部组合”三种路径,面临着部门融合、政策融合、服务融合、技术融合等异议。因此,应坚持战略引领,发挥政府的核心行动者作用;统一标准规则,简化技术等行动者的实现链条;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激发企业等行动者的参与热情;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行动者网络运转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看过《中国新闻周刊》。”学诫法师微笑着接过杂志。他有个人博客,建立了寺庙网站。现年40岁的学诚法师硕士毕业,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3岁出任方丈时,曾经是国内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汉族地区寺院方丈。而如今,他是佛教走向现代化的行动者。  相似文献   
4.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资源供给质量和指导实施效果。通过梳理构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认为人力服务能力、物质服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经济服务能力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环境支持方、服务供给方和实际需求方的主体互动关系,结合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指标体系,提出通过“政府引领,多元参与,提高社区人力服务能力;兼顾全面,通力合作,提高社区物质服务能力;需求导向,积极提供,提升资源开发能力;科学组织,协同合作,提高社区组织管理能力;统筹资源,发展活力,提高社区经济服务能力”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叶韦明 《中国出版》2016,(10):16-20
以时间和机构为线索,简要梳理机器人新闻写作的现状,概述其原理,分析机器人新闻与记者新闻的区别;随后将机器人新闻生产置于"宏观-微观、新闻-公众"的四象限坐标轴中,分析其对相关行动者(记者、读者、新闻机构、社会)的不同影响;最后从媒介社会史的视角提出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敏勤 《江苏教育》2006,(3A):36-36
多年来我有一个感受: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教育家。因为他们不仅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还有创新的实施办法和骄人的教育业绩。他们与一些教育理论家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植根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们的教育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而不是在书斋里通过逻辑推理推出来的,他们既是思想又是行动。正因为如此,我特别赞赏王俊校长“以行为本”的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讲,园长是一个幼儿园的灵魂,因为园长的教育理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幼儿园的发展水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幼儿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样,也赋予了园长更多的角色,如教育者、领导者、决策者、指挥者、改革者等等。面对新形势,笔者认为,幼儿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小学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和促进者。但作为学校管理视野中的中小学教师又是何种角色呢?有人从教师管理和学校组织建设的角度将中小学教师定位为执行者;也有人从大学探究定向文化和中小学行动定向文化相区分的角度将中小学教师定位为行动者.  相似文献   
9.
在STS学界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实践转向”。通过综述“实践转向”中的经典案例,据此阐明其来龙去脉。学界业已关注实践转向的一个本质,即处理主客体二分的困境:外部世界如何能够进入人的认知,认知中的图景如何能被确证是真实无误的?这部分研究对实践行为的关注抹平了主客体。同时,进一步把这种主客体消弭的世界图景放置在特定的时间维度下观看:究其根底,集体、孤独的主体、客体,它们统统处于“实践行为”这个当下的时刻之外,它们是进入了“当下”时间维度的外来者。与此相对,当下在实践中的只有行为。而在场的行为不再给出那些从时间终点或从原初点投射过来的本体事物,而是让事物和人在当下不断地新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