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83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张晓青 《考试周刊》2014,(26):24-25
伊里奇关于"学习网络"的设想预示着学校不是唯一的教育资源,除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构和社会力量具有教育潜力,能够承担教育责任。一方面,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使学校本身的功能得到应有发挥。另一方面,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把教育的功能延伸到整个社会。其类型主要有美国家庭学校和可选择学校两种。  相似文献   
132.
传媒界在平静中有转型,传媒的地域分化加剧,北上广、省级城市和地市级城市的竞争与合作,在经营绩效之外,更集中体现在气质和价值观层面。凡此种种,逼迫传媒人调整面向。微博诞生之前,网络媒体就已逐渐显示出其存在的价值,但令传统媒体感到侥幸的是,彼时的网媒形态仍与后者保持了清晰的界限,呈现出平行的发展关系。这一局面在Twitter初露端倪时  相似文献   
133.
134.
张晓青 《考试周刊》2013,(91):154-155
对伊里奇学习网络内涵的重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理论的价值与精髓。伊里奇的学习网络理论即教育网络理论的价值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其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5.
社会整合包括四种方式——国家整合、市场整合、民间整合和文化整合。本文从交换网络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内地与边民在四种社会整合方式中发生的交换关系及其特点。内地和边民交换关系的客观化和关系性凝聚力的提高增强了两地依赖程度和相互之间的义务,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凝聚力和社会整合水平。  相似文献   
136.
朱江丽 《新闻大学》2022,(1):105-118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为媒体融合研究提供了一个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以某省级广电集团为例,探索2014-2019年国家媒体融合战略通过"国家-集团-员工"三层行动者网络逐层转译的战略执行过程以及多重制度逻辑的内在作用,提出中国媒体融合行动者网络的"散射效应".在"散射效应"下,行动者网络随着多重制度逻辑的进入而扩大行动的多...  相似文献   
137.
一、教育案例:"让我们都怕您,我们才不敢胡来。"2011年高考之后,本人作为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工作过程中的一路颠簸,回忆起来至今仍然让人感慨万千。在2009年接任该班高二时,校长很郑重地对我说,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因为一位班主任被临时借调  相似文献   
138.
王雄 《江苏教育》2013,(18):18-19
<正>参与看起来很普通,实际上它首先是一种理念,强调的是所有相关人员对相关事件的介入,包括决策、规划、实施、质疑、管理、评估、监测,等等。参与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对行动的执着,对行动者的尊重。参与还是一个过程,一个学员在此过程中,自尊、自信和自主行动都会大为增强,参与者还必须组成合作团队,其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也得以锻炼。在民主政治中,参与可以唤  相似文献   
139.
李大庆 《神州学人》2010,(12):26-27
2004年,我被保送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狄增如教授,开始了对复杂网络的探索。200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我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跟随国际著名统计物理学家、2010年美国物理学大奖(Lilienfeld Prize)获得者、复杂网络理论奠基人之一歇洛莫·赫复林(Shlomo Havlin)教授,继续进行复杂网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0.
人类在选择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的同时,也在选择着伦理道德的运行模式;在解决着原有道德问题的同时,又在造成着新的伦理道德问题,现代性便是这样一种.在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内,何种价值是内在价值因而是自足的、我们应当做什么这两个问题始终是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这是需要优先加以讨论的问题.然而在现代性语境下,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却有了新的形态和新的问题,它集中表现为四种转向:从行动者到行动、从德性到规范、从幸福到德性、从德性之美到城邦之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