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59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教育   18801篇
科学研究   236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040篇
综合类   1579篇
文化理论   266篇
信息传播   3423篇
  2024年   836篇
  2023年   3086篇
  2022年   1283篇
  2021年   1954篇
  2020年   1755篇
  2019年   1760篇
  2018年   771篇
  2017年   1198篇
  2016年   1134篇
  2015年   1511篇
  2014年   2258篇
  2013年   1718篇
  2012年   1788篇
  2011年   1567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010篇
  2008年   945篇
  2007年   616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考试周刊》2016,(8):47-48
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城镇初中差距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状,文章从"基于读者意识训练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方法路径、实施策略、实施成效"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2.
正一、高校后勤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难点一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尚不到位,对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基本特征、地位作用理解不够深入,仅停留在浅层阶段;二是文化与管理的融合度不深,文化建设还处于自发阶段,没有把先进的文化融人到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之中,不重视经验总结和推陈出新,缺乏后续  相似文献   
14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受互联网和国际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寻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成为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本文从执政党制度约束与群众文化涵养两个层次,搭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框架,为切实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4.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作为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符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适应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境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图画、角色扮演以及语言描绘等手段来开展情境教学,从而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开展学习,体验成长。  相似文献   
145.
微博、微信的普及全面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党建环境面临新的变化。通过分析与评估基于"微时代"话语权的高校党建工作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如何借力"微时代"媒介提升党建工作话语权,为创新党员教育理念、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拓展党员教育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6.
147.
148.
大学的发展是从精神到形体、理念到制度的"具形化"过程,它是大学变革中遭遇的一切困境的总根源。时值社会转型期,现代大学在具形化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抉择,在道与器、自由与体制、研究与育人、名与实之间寻求平衡是其回归本位、再度崛起的关节点。现代大学的新生需要大学理念的更新与调适,需要大学精神的时代化重读。在现代化境遇中,大学重振应恪守四个信念:道与器是分体的,大学的自由以"空间"形态来体现,研究过程育人是大学教育的本真面貌,大学建制的首要基准是名实统一。  相似文献   
149.
中学工程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根据中学阶段育人要求,从性质、定位、目标、理念等方面深刻认识中学工程教育的主要内涵,是开展相应教育教学的基本前提。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中学工程教育需要积极探索教育方式、深入开展跨学科学习、加强教育能力建设、提升条件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0.
如今面对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的结果上,在学生自身方面、师资投入方面、课程设计方面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