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92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在对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德育效应分为三种,即正效应,我们所期望产生的;零效应,我们要竭力避免的;负效应,我们要努力克服的。文章指出,严重型负效应、长时型负效应、隐蔽型负效应是危害最大的负效应;分析了教育方法、校风学风、社会大气候以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德育负效应产生的影响;总结了加强学校德育正效应和克服、削弱学校德育负效应的方法:第一,因人施教,实行德育个性化;第二,集思广益,实行德育民主化;第三,巧用德育弥补法。  相似文献   
92.
高速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为学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其运营状况也逐渐呈现出了负效应,并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针对此种现状,文章试图参考已有的调查数据及成熟的教育理论和社会理论,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的负效应及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和解读。文章认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主要呈现出"投入失衡"和"整合失业","投入失衡"集中表现在力度和方向两个维度,"整合失业"则体现在"装饰性"、"表层次"、"浅层次"等三个不同层次。针对负效应带来的社会影响,文章从生产力悖论、教育公平论、教师决定论以及媒体无用论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
陈菁瑶 《新闻世界》2013,(8):158-15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介融合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内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给传媒业带来的巨大潜力,同时从媒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媒体融合产生的一些问题和出现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4.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晓娇 《新闻世界》2013,(10):235-236
自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娱乐性和效果反馈的及时性,使得自媒体成为了人们的宠儿。本文选择微博作为自媒体代表,通过对自媒体的正负效应的分析,提出自媒体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5.
信息污染新解:概念及其表现形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重新认识信息污染的观点,并对它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6.
97.
目前航空兵部队3000 m跑训练频率较高,由于训练不科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调查,发现3000m跑训练既对航空兵体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其对专业技能训练的负效应也客观存在.提示航空兵体能训练应对3000 m跑训练进行辨证分析,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98.
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的负效应制约着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的负效应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限制体育课程学分制负效应的应对策略,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
1从众行为原因表现从众行为,一般指群体成员的跟从群体的倾向行为。在组织中个体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跟从他人的倾向,当个体发现自己与组织不一致或与组织中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00.
试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化倾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义务向功利倾斜,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功利化倾向,本文对这一现象作了具体分析,并力图在分析过程中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其基本价值取向,从而对他们的功利化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