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教育   1619篇
科学研究   84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76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记忆中,大学校园的一切,总是那样的鲜明、纯粹、激烈、丰沛。阳光总是特别的灿烂,草地总是分外的青翠,风雨总是格外的暴烈。曾经睡在上铺的兄弟,挤过一顶蚊帐的姐妹,那一张亲切的脸,是蚀刻在我们成长铜版中最动人的记痕,每一次刷新,那些岁月那些热情那些狂欢那些眼泪,便无比新鲜地汹涌而来。  相似文献   
72.
记得当年,溯流而上,《水经》曾注。旦发黄牛,滩声宛转,三宿牛如故。高猿啼晓,林寒涧肃,引起几多愁绪。  相似文献   
73.
本文阐释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历史作用,从而指出了不同时期的“客都”所在地,力图客观地论证客家民系形成的历程。  相似文献   
74.
本文探讨了性别语言差异的特征、产生原因,及其在跨性别交际中形成的话语权势,从而使两性能正确认识性别语言差异,改善两性话语权势现象,推动跨性别交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5.
"要么"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选择连词,其最早组合是以跨层非短语结构的形式出现在疑问句的末尾,但由于"么"的疑问语气词功能的丧失,致其句法位置发生了转移;在"这么"、"那么"、"怎么"等词类推力量的作用下其进一步词汇化;句中主要动词的存在,促使其词汇化后进一步语法化,而其原型的固有意义使它最终获得了表选择的功能。  相似文献   
76.
英语角情境下交际者身份构建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份对于每个交际主体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其期望的交际目的,说话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保护或牺牲着自己的身份并且对对方的身份体现出一种顺应或不顺应。本文以英语角这一常见的交际场所为背景,观察并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之间以及英语学习者之间交流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对彼此身份的认同和顺应,并尝试从语言顺应的角度对跨群体交际过程做出解释。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可以管窥身份和语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探究语言表面的同和内部的异、表面的异和内部的同,是我们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跨语言对比研究的目的之一。文章主要从副词性关联词语篇章衔接的语义与类别和衔接的特点与差异等方面,对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的篇章衔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篇章衔接功能的共同特点、规律及其差异,旨在揭示汉、英语语言的类型学特点。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跨校统一身份认证的技术平台Shibboleth 3种技术和标准规范SAML深入分析研究,设计了福州大学城身份认证,架构,并实现福州大学城等校间联盟互信跨校认证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9.
江南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终于走到了这里。你叫戴望舒,而我,只是一个路人,是一个沉迷于这雨、不愿意走出的路人。我带着你的梦,牵着你遗忘了的遗愿回到了你曾走过的小巷,立在你走过的路的另一头。我撑开油纸伞,决心寻找你那未完的丁香梦。  相似文献   
80.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而且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都市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将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与外来的创作方法相结合。他有过消沉和痛苦,在雨巷中徘徊彷徨,在“记忆”中幽游绝望。在艺术的象牙塔之中,他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世纪末”情绪和唐末五代的“末世之音”同他孤寂的心灵一起,弹奏出哀怨颓废、逃避现实的弦音,他的诗歌,就是象征派和古典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