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庐山国学和白鹿洞书院的教学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庐山国学和白鹿洞书院在教育学生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经朱熹及其弟子等人的努力 ,不断继承和发展 ,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教学体系 ,主要有 :升堂讲说、升堂讲释、展礼、聘请学者讲学、分斋教学、优游山水间等  相似文献   
42.
以东嘎1号窟法界语自在曼荼罗壁画为对象,梳理与该曼荼罗相关的藏文文献,并结合该窟法界语自在曼荼罗图像作对比研究,理清11世纪初至12世纪中晚期在西藏西部流行的以四面八臂白色文殊菩萨为主尊的法界语自在曼荼罗图像与所据文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对贵州关岭县花江纳朵洞内4个滴水点(D4、D5、D7、D8)和1个池水点(DC),及洞顶上方的泉点(NDS)和降水(NDR)的水文水化学特征进行1个水文年的观测,其结果表明:(1)纳朵洞内4个滴水点Ca2+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这段时期内,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在6月开始迅速上升,9月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其特点是夏秋高冬春低。(2)4个滴水点 Sr/Ca 主要与降水有关,表现出雨季低,旱季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
克孜尔中心柱窟第123窟,主室侧壁的两幅壁画非常特殊,一反主室侧壁绘以坐佛为中心的说法图的规律,而是绘以立佛为中心的大型叙事画。这两幅壁画非常精美,是佛教艺术史上的精品。不过,这两幅壁画的内容和主题,至今尚未有人进行过专门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这两幅壁画的主题与意义,从性质及其构图分析它们与誓愿画的联系,指出它们应是誓愿画的先驱。并进一步揭示誓愿画背后所反映的菩萨思想。接受、提倡菩萨思想是7世纪以后中亚小乘部派的一大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45.
习安是古安顺的代称。龙王洞就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处富有民俗色彩和人文特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曾经一度饮誉黔中大地。在古代,安顺府的行政长官太守常在此地举行祭祀龙王祈雨的典礼,至今还是当地每逢节日时跳花娱乐的场所。这个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古老胜景,浓缩和凝聚了古安顺城的历史文化印迹。  相似文献   
46.
对新发现塔什库尔干河谷大像窟的调查,论述了与此相关的塔什库尔干地区古代佛教文化。通过对玄奘法师的行程分析,论述大像窟在塔什库尔干地区的古代交通道路中的位置。探讨塔什库尔干河谷大像窟在葱岭以东、以西的大像窟影响关系中的位置,通过与龟兹和巴米扬大像窟的比较,分析出来自龟兹大像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对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相中第三初转法轮塔、第五给孤独园塔中的三佛图像,学界有"三身佛"和"千佛化现"两种认识,本文通过对笈多朝至波罗朝时期相关造像题材的比较研究,认为二塔中三佛图像表现的都是"舍卫城神变千佛化现"的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48.
四库全书 ,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官修钦定丛书 ,受到世人爱重、景仰。近代以来 ,遭到帝国主义的掠夺、毁坏 ,损失惨重。抗战初期 ,随竺可桢校长搬迁浙江大学 ,到了贵州贵阳地母洞 ,为 (民国 )《贵州通志》的编辑出版 ,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结束前夕 ,重庆中央图书馆力图“欲得此书” ,遭到竺可桢教授反对 ,“此书将归浙江省”。 1 94 6年 7月最终由重庆运回浙江杭州。  相似文献   
49.
根据对海域仙人洞古人类遗址中出土的有人工打击痕迹玉石片的分析,认为该玉制品属于岫岩透闪石质玉。该玉制品产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遗址的绝对年代测定是距今2-3万年,从而把人类最早开发和利用玉的历史提前到晚期智人阶段。这是中国玉化研究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0.
蒋介石对国立中正大学的创办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国立中正大学之所以设在江西,这与蒋介石在北伐、"剿共"时期结下的深厚的江西情是分不开的。蒋介石在中正大学的筹划、创办过程中给予了大力的财政和精神支持,并帮助扫除了创建中正大学的重大障碍。抗战胜利后其亲自巡视中正大学,并准备亲自办校,提高了中正大学在全国的地位。同时,蒋介石与国立中正大学之缘,也是其20年来深厚的江西情的缩影,并贯穿了其一脉相承的三民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