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5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目前用户对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本文将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应用于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中,运用Apriori算法对用户日志文件进行分析,得出了用户访问页面之间的关联规则,为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推送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2.
基于主题地图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题地图是一种新型的描述知识结构、知识与信息资源关联的ISO标准。从知识层面组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主要就是构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主题地图。步骤是:构建实现模型、准备数据资源、生成主题地图并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6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建构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人的信息器官功能需求及其扩展与延伸,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化信息空间来实现。探讨构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重点要充分考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引导、利益驱导与信息交流的关系。其共建共享的模式通常有垂直型、水平型和交叉型三种。未来模式的优化选择,必须遵循“柔性化”原则、制度化原则、扁平化原则和协同化原则。  相似文献   
64.
我国省级政府网站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访问我国27个省级政府网站,论文从网站的相同栏目设置、特色栏目设置及电子政务功能等三个方面总结了政府网站的建设现状,并对这些网站做了分析和评价,最后还提出了省级政府网站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5.
交通运输关乎民生,为公众高度关注。为切实获取对行业政府数据开放的指导,在调研美、英两国政府 数据开放的应用情况后,重点剖析了其交通部的特有做法,他们在开放布局、计划编制、开放数据遴选、工作机制建 设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基于此,对照北京、上海两地开放数据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我国交通运输政府数据开放 提出几点启示,以期为行业加快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世界范围内的电子政务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验证早期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理论,明确当前电子政务发展所处的阶段,反思新时期电子政务带来的变化及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受限因素,考察美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轨迹,发现美国地方电子政务仍处于单向-双向沟通阶段的过渡期,电子政务发展所引发的变化导致地方政府的采纳行为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67.
[目的/意义]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探究各省级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均衡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地方政府数字化均衡建设、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服务型政府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研究设计/方法]从统筹压力与数据驱动能力两个维度出发,构建省级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均衡化发展的计量模型,依托2018年和2019年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的各类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发现]省级统筹压力能够促进省内各地级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的均衡发展,尤其在地方政府通过信息技术回应公众需求时,较强的统筹压力更能促进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而数据驱动能力则通过与统筹压力的交互作用增强了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的均衡化发展程度。[创新/价值]从均衡化视角探析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的发展,丰富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相关研究,加深了地方政府运用政策规范和信息技术协同建设省域内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8.
The purpose of this exploratory study is to review scholarly publications and assess egovernment research efforts as a field of study specific to the United States e-government environment. Study results reveal that researchers who focus on the U.S. e-government environment assess specific e-government topics at the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levels; however, there are gaps in the research efforts by topic areas and across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which indicate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areas of research. Results also find that a multitude of methodology approaches are used to assess e-government. Issues, however, exist that include lack of or weak presentations of methodologies in publications, few studies include multi-method evaluation approaches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efforts, and few studies take a theory-based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U.S. e-governmen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69.
电子政务采纳研究述评:基于公民视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概念界定、研究数量分布、理论/模型使用、研究方法及内容等方面对当前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研究进行综述。认为: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多数研究以经典IT/IS理论/模型为基点,加入其他核心变量以对原有模型进行细化、扩展、整合等;研究内容主要是个体、技术、环境及质量等特征因素对公民采纳的影响研究;未来应当不断发掘出不同公民群体采纳电子政务的各种潜在影响因素,构建符合电子政务特定情境的实证研究模型;尽可能选择最合适的样本,并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实证检验,同时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的普适性。图4。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four technology enablers introduced by Davis (1989) i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rceived usefulness, attitude towards using and behavioural intention) for use on four different levels of citizen engagement in e-government (null, publish, interact and transact). An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is developed to test citizen engagement towards online e-government services from a sample of 307 citizens who used the benefits advisor tool within a Spanish City Hall. Although the proposed model follows TAM and explains the intention towards the actual use of e-government by postulating four direct determinants, “A, PU, PEOU and BI”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parallel processes, meaning that each can have separate influence in different levels of citizen engagement. To achieve this goal, a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is developed and tested to confirm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four technology enablers on the four different levels of e-government. Our findings further suggest that in order to implement e-government, some of the enablers matter more than others to move from one level of citizen engagement to another.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to question the use of existing models which seek to re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enablers and the adoption of e-government service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ir impacts on citizens’ engagemen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nd useful insights are provided in relation to policy recommendations geared to creat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to build citizens’ engagement intent of use of e-government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