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298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水下机器人等水下载体能量自补给问题是提高其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的关键技术问题。波浪能作为可再生绿色能源之一,将其作为水下载体的能量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而能量吸收效率问题是研究的关键。提出基于惯性摆结构的波浪能吸收转换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通过ADAMS获得不同确定条件下的能量输出效率,并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建模,通过与ADAMS建模获取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训练所得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立足我省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专利现状出发,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产业运用专利制度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33.
魏艳旭  孙根年  李静 《资源科学》2011,33(7):1338-1345
本文依据1953年-2009年统计数据,以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为指标,将新中国划分为两个阶段(1953年-1977年和1978年-2009年),比较了两个阶段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从1953年-1977年,随着人均GDP的升高,人均能源呈同步增长;单位产值能耗从6.76t标准煤增长到17.9t标准煤,能源消耗弹性从3.59下降到-0.58,两者呈现反相关性;从1978年-2009年,随着人均GDP的增大,人均能源消耗波动上升;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从17.50t标准煤下降到5.05t标准煤,而能源消耗弹性波动较大。本文依据IPAT方程从广义技术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前30年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依赖性较大,对技术依赖性较小;而后30年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依赖性减弱,对技术依赖性增强;技术转变与技术进步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4.
基于LMDI的南京市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史安娜  李淼 《资源科学》2011,33(10):1890-1896
工业经济的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城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的特征和影响城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的因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分析了2000年-2009年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现状和特征,然后运用LMDI方法构建了南京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年-2009年间产业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能源排放强度四个影响因素对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规模效益是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对南京市工业能源结构效应没有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基于LMDI指数分解的中国石油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双英  李东  王群伟 《资源科学》2011,33(4):759-765
石油消费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分析我国石油消费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影响石油消费增长的因素分解为化石能耗结构效应、非清洁能耗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四个部分。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是造成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个别年份或省区外,我国能源强度逐年降低,清洁能源消费比例稳步增长,能源结构逐步改善,我国石油供需矛盾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36.
张欢  成金华 《资源科学》2011,33(5):806-813
能源价格的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运用VAR模型和SVAR模型,通过对1989年-2009年我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波动效应的实证检验表明:①居民消费水平在短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正向冲击作用,在长期有负向冲击作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短期内对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有推动作用;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上涨;②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主要受前期自身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在中长期对能源价格水平也有较强贡献;居民消费水平短期内主要受前期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长期受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价格水平的共同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国家在调控能源价格时需要考虑到能源价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避免由于能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剧烈波动;此外,在能源价格长期上涨预期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逐步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GDP比重,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维持高能源价格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7.
全球能源消费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能源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效率在空间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采用递阶偏最小二乘(Hi_PLS)模型对能源消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辨析,结果表明:①能源消费总量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或北美、欧亚大陆及亚洲。人均能耗较高的国家则主要集中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区域或经济发达区;②结构方面,中东四国油气所占比例受其油气资源禀赋影响非常显著,它们除油气外的其它能耗几乎为0;③效率方面,能耗效率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欧洲、欧亚大陆及亚太地区,而北美、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国家能耗效率则较低;④全球尺度,对能源消费量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交通业与信息产业的活动(包括基建),其次为医疗业及其它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活动,最后就是人们投入研发以及从事农业等的活动。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其结构因素与人们从事教育的活动对能源消费量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据此,提出了一些减缓全球能源消耗,促进各国向低碳清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的对策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8.
李志跃 《大众科技》2011,(9):91-92,24
行业的特殊需求,封闭式空间出现,从而出现空气流通、排放、环境温度等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工作效率、经济投入甚至员工的身体健康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在传统建筑格局的背景下思考新的建筑格局,并采用利用新设备、新技术解决问题,达到真正的低能高效。  相似文献   
39.
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武红  谷树忠  周洪  王兴杰  董德坤  胡咏君 《资源科学》2011,33(10):1897-1905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一次能源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做了其变化轨迹分析及与京津...  相似文献   
40.
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蒋金荷 《资源科学》2011,33(4):597-604
研究碳排放问题首先需要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本文首先根据国家、地区、行业不同的能源消费特征和可利用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并估算了全国、各个行业、各省市区的碳排放量。基于指数分解方法的特点,利用碳排放的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法)定量分析了中国1995年-2007年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贡献率,影响因素包括4种,即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碳强度效应。分解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这4种效应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是不同的,1995年-2007年对碳排放增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结果也提醒国家需要对这一时期内的产业政策、能源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