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78篇
  免费   626篇
  国内免费   705篇
教育   20878篇
科学研究   783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483篇
综合类   1633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553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709篇
  2019年   601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498篇
  2015年   896篇
  2014年   2195篇
  2013年   2619篇
  2012年   3246篇
  2011年   3375篇
  2010年   2284篇
  2009年   2015篇
  2008年   2432篇
  2007年   3028篇
  2006年   3001篇
  2005年   2354篇
  2004年   1999篇
  2003年   1545篇
  2002年   1149篇
  2001年   805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本文以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为例,引入系统工程思想,构建以档案工作需求为输入,以需求体系、操作体系、产品层次体系为核心,以综合保障体系为支撑,以档案产品为输出,以使命和愿景为目标的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系。本体系旨在对企业档案工作如何正确地做正确的事进行分析,为档案工作更好地发挥固有作用和展示自身价值提供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952.
杨欣欣 《档案管理》2020,(2):106-109
本文以介绍2017年重印的新西兰《公共档案法》(2005)为主线,对比我国现行的档案法,就立法的目的、档案管理、利用与公开,以及法律责任及上诉等几个部分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53.
孙萌 《兰台世界》2020,(3):143-145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房屋租赁现象普遍。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区,是清朝最后一座保存完整的皇家园林,清灭亡后虽仍属皇室私产,但由于资金匮乏,维运艰难。为平衡收支,清廷及民国的管理者先后出租颐和园内院落房屋,并出台制度条款,对出租房屋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954.
通过梳理城市植物生态档案的基本内涵和特点,总结城市植物生态档案的价值,为新时期的城市植物生态档案建设提供四个新策略和新方法:深入进行城市植物生态档案的理论研究,基于数据连续性的全程管理,建立完善的城市植物生态档案的资源体系,多部门协同、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955.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伴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从文档一体化到数据档案一体化,一方面,将档案管理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活动中,另一方面,将归档流程写入业务环节,通过更新观念、规则前置、协同治理的方式将档案工作深度融入学校信息化整体进程,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高校业务系统数据电子化归档的具体思路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56.
运用EHR(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能使大学生的健康数据信息化、系统化。该模式在健康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能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加全面的监督,为校内健康环境的改善及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57.
奥运档案作为奥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世人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外奥运档案管理具备以下特点:推进奥运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化;运用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奥运档案;通过跨机构合作管理奥运档案;注重对奥运档案价值的深度开发;奥运档案面向社会公众高度开放。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对国内奥运档案管理的启示:加强奥运档案信息化管理、推动多方协同合作、强化奥运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958.
陈友良 《新闻界》2020,(4):76-84
基于新发现的袁昌英《公意之源》,并与陶孟和的书评比较,考察李普曼《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的问题。《舆论》推动了近代西方"public opinion"从哲学论述转向现代性的知识和概念,但其核心概念仍融合了"公共意志"与"公众意见"两方面涵义,作为现代性话语尚具有两歧性。这个特征为五四时期的中国学者提供了"舆论"与"公意"的两条阐释路径。陶孟和用书评形式引介《舆论》,关注其在政治心理学上的创新意义;袁昌英则以近似于政论文的形式,评述李普曼的新舆论观、大众媒介观和政治传播观,实已触及现代传播学的范畴。陶、袁都被李普曼的民主理论修正观点所吸引,对于著名的"李普曼-杜威之辩",也有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不同的评论视角。从话语实践上看,《舆论》参与了一战以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省思潮。  相似文献   
959.
960.
This work analyzes the variation over time of the effect of geographic distance on knowledge flows. The flows are measured through the citations exchanged betwee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including and excluding self-citations. To calculate geographic distances between citing and cited publication, each public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prevailing” territor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affiliations. We then apply a gravity model to account for the research size of the territories, in terms of cognitive proximity of citing-cited publications. The field of observation is the 2010–2017 world publications citing the 2010–2012 Italian publications, as index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domestic knowledge flows, geographic proximity remains an influential factor through time, although with differences among disciplines and trends of attenuating effects. Finally, we replicate the analyses of knowledge flows but with the exclusion of self-citations: in this manner the effect of geographic proximity seems reduced, particularly at the national scale, but the differences (with vs without self-citations) lessen through time. As shown in previous works, the effect of distance on continental flows is modest (imperceptible for intercontinental flows), yet here too time has some influence, including concerning exclusion of self-ci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