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86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44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先验概率对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最大似然分类法是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时常用的一种遥感分类技术,但研究者分类前无法确切知道各类别的先验概率,因此先验概率是最大似然分类法的主要难点之一.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先验概率对最大似然分类法分类结果生产者精度、使用者精度、总精度和kappa指数的影响,提出运用循环迭代法来消除先验概率对最大似然分类法分类结果的影响,并指出了循环迭代法能够进行的条件.最后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运用循环迭代法进行最大似然法分类保证了错分损失最小,可提高遥感影像总分类精度,但对不同分布面积的类别的分类精度影响不一样:对于分布面积大于平均值的类别,一般会提高其生产者精度,但会使使用者精度降低,使得分类面积大于实际面积;分布面积小于平均值的类别,一般会提高其使用者精度,但会使生产者精度降低,使得分类面积小于实际面积.  相似文献   
92.
空间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论文利用近50年来长序列统计资料对赤峰市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950年-2000年赤峰市耕地总量经历了3个增长期和2个减少期;耕地变化除具有以全市总量变化为代表的普遍特征外,南部和中北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50年来,与中北部各旗(县)相比,以敖汉旗为代表的南部3旗(县)耕地相对变化率较小,但1961年-1990年耕地减幅较大;通过文献调研和定量研究得知,50年来赤峰市耕地变化主要受5次大的政策因素驱动,并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等人口和经济发展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3.
张予舒 《资源科学》1995,17(5):46-51
本文在对沿乌兰木伦河谷地带矿区复垦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复垦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复垦设计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应以林业复垦为主,并设计出相应的复垦模式。最后进行了不同复垦模式的造林复垦投资概率比较。  相似文献   
9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该文根据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特征,针对实施土地整理后对土地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选取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两大基本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因素综合评判法与标准地块法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实施前后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项目实施前,区内耕地质量分为三级:一级区面积有11.4 hm2,占总面积的10.3%;二级区面积为5.0 hm2,占总面积的4.5%;三级区面积为27.0 hm2,占总面积的24.4%。复垦后耕地综合质量均达到一级水平,复垦前质量等级为一级的耕地,项目实施后,其灌排条件、道路条件等得以完善和改进,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理后项目区园地55.4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0.0%,通过坡改梯,客土改良,增加灌溉设施,改建、新建道路,使园地综合质量由整理前的二级水平提高到整理后的一级水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质量评价具有评价范围小、评价因素定量指标数据获取的难度大和评价对象在项目实施前后质量变化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
基于MSS和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78年、1987年、2001年三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类型退化指数、质心模型分析资源型城镇特有的土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利用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分析工矿用地与土地退化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退化类型主要为草地退化、次生盐碱化、沼泽湿地萎缩。在不同研究时期其土地退化的速度和强度差异显著,1978年~1987年土地类型退化综合指数约为3.18,而1987年~2001年土地类型退化指数约为27.96。1978年~1987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主要向西北方向偏移,1987年~2001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波动较大,不同类型具有自身特点,但整体土地退化严重。根据GRID的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的分析,辨析出资源型城镇沼泽萎缩、次生盐碱化与工矿用地呈指数衰减的规律,草地的退化也与工矿用地具有一定函数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
Fuzzy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Fussy Set)法、经验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进行长乐市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不同方法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适用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达为所评土地单元对每一适宜性等级的隶属程度,较好地解决“土 地适宜性等级”的级别归属模糊性问题,并能使土地评价准确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7.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8.
湖北省土地资源的遥感宏观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项研究首次采用90年代最新时相的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假彩色合成图像,对整个湖北省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植被覆盖特征进行1:25×104比例尺的大面积遥感宏观调查与制图,并以全数字化方法进行了各地类现状面积的量算,比较客观地揭示了该省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土地资源、遥感分析、湖北  相似文献   
99.
卢云  李雪芹 《英语广场》2011,(Z5):14-15
The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irrationalism presented in moder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Eliot attempts to use modern art techniques in The Waste Land to reveal a real life to readers.  相似文献   
100.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已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中国过去对城市化投资存在着巨大欠账。新形势下,中国迅速推进城市化的一系列制度变革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体制的建立两大革命之后的第三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