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科举制是通过传教士传播到西方去的 ,利马窦和曾德昭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科举制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参照物 ,中国科举制是中华民族向西方人提供的足资社会进步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2.
在将近二百年的传教历程中,耶稣会在中国采取适应性传教政策。并向欧洲传递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中国形象。传教政策是其中国形象的主观出发点。中国形象的选择与传递受到传教政策的制约,并始终为传教服务。  相似文献   
23.
为了取得基督教远征中国的成功,利玛窦紧紧围绕“打消明人疑虑,融入当地社会”与“赢得学术声誉,跻身社会上层”两大策略展开其传教活动,事实上,这两大策略恰好抓住了中国,尤其是明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事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24.
证明了Ricci曲率平方渐近非负的黎曼流形上的体积比较定理和Poincare不等式,从Poincare不等式可以得到,p-Laplacian算子关于Dirichlet边界问题的第一特征值估计。  相似文献   
25.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对话的新时代。其中,利玛窦的易服,一直被视为耶稣会士中国传教史中的重要事件。利玛窦易服至少发生了两次,第一次是由修道服改穿僧服,第二次是由僧服改穿儒服。在易服问题上利玛窦并非首创,在日本和印度早有先例,也就是说在社会情境颇为类似的整个远东,耶稣会的易服行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耶稣会内部在易服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曾引起过许多激烈的争论,直至利玛窦死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问题仍悬而未决。利玛窦两次易服的文化意义是一致的,本质上都在于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26.
说明了具有不变伪度量的李群的Ricci曲率和数量由率只与李群的李代数的结构有关,确定了Ricci曲率严格正的李群,并给出了Ricci曲率与数量曲率保持定号的一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7.
利玛窦在华期间采用西方经纬度方法绘制了多幅经纬度地图,从而把西方的经纬度测量和以经纬度为座标绘制地图的新知识、新方法传送到中国,在推动中国地理测绘和地图科学的发展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略论利玛窦向东方文人介绍世界地图和演绎法思维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利玛窦的西学输入给17世纪以后东亚文人所带来的学术意义。首先,考察动摇了中华中心主义世界观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的意义,其次通过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翻译和介绍,讨论以演绎推理为根据的西方学问的明证性。然而,与利玛窦所料想的不同,原来中国并非没有和实用性无关的数理,因此在结论中,也将谈到邵雍的伏羲64卦方圆图给研究二进制的莱布尼茨带来的共鸣。  相似文献   
29.
利用微分几何的一些技巧,把Hartogs延拓定理推广到Ka¨hler流形上;于是得到:非负Ricci曲率的Ka¨hler流形上的任一全纯映射都满足Hartogs现象。  相似文献   
30.
靳玲 《科教文汇》2014,(33):225-226
利玛窦面对东西方的巨大文化差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传教策略,这些策略对于扭转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文化输出逆差具有借鉴意义:尊重对方民族的文化是文化输出的首要条件;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了解是中国文化输出的关键;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主导力量;综合国力的提高是中国文化输出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