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教育   1286篇
科学研究   38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9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重庆市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面域支撑。重庆市未来时期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及保护形势较为严峻。根据重庆基本市情特征,农村发展态势对环境治理和保护带来的新的压力和威胁,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是:共享为本,生态积累;乡城联动,全程渗透;创新驱动,多元集成。要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2.
18世纪中叶以后,天山北麓地区随着农业人口的迁入,土地开发的不断拓展,使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农业聚落和绿洲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地理景观。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在清政府的努力经营下,农业绿洲迅速扩展,农业聚落迅速增多;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战争的影响下,农业聚落和农业绿洲衰废;19世纪80年代以后,天山北麓重新进入一个和平发展时期,农业聚落和农业绿洲逐步恢复。到1949年之前,天山北麓形成了与天山平行的东西向断续分布的绿洲带,成为此后农业绿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我国西部地区非农化的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农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农业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滞后,市场化率比较低。影响西部地区非农化发展的滞阻因素包括:非农化的制度障碍,非农化的成本障碍,非农化的城乡技术障碍,非农化的主体素质障碍,非农化的观念障碍。加快西部地区非农化的路径选择是:以农业产业化推进西部地区非农化,以农村城镇化带动西部地区的非农化,以农民的知识化促进西部地区的非农化,以剩余劳动力外流化加快西部地区的非农化。  相似文献   
74.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蕾  辛宇 《科技与管理》2006,8(5):137-140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分析,构建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一般性模型;分析中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旨在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5.
杂文意指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元语言“话语系统中所作的“解释“进行“再解释“,以探察“元语言“话语系统中存在的矛盾性痕迹与消解性缝隙,实现对“元语言“话语系统的解构,并作出有利于“新元语言“话语系统的阐释,由此展开“新元语言“话语系统的建构.“对解释进行解释“,更全面真实地描述了杂文意指的整个实现过程,可以充当杂文的一种意指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6.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和今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始终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他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三农”政策的理论基础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代,农业经营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突出表现为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方式转变;形成了"月令"管理模式和个体家庭经营制,并产生了动植物资源保护思想;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的"三才"理论也形成了。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农业经营管理乃至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时至今日仍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8.
我院老教师、老领导、老科研专家张瑞岐同志,从事农业教学、技术、科研工作已五十五年,他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严谨治学,笔耕不辍,水平著高,本文综述其丰硕的建树成果。  相似文献   
79.
三农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认真、深入地调查研究,其中,小农和小农经济对三农多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无论历史和现实,小农都是我国农村社会构成的主体,小农经济都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小农经济的技术经济特点既是缺点也是优点,小农的思想传统与政治影响既有短处也有长处。反思、讨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农民理论和政策,如何发挥小农与小农经济的长处、避免与克服其短处,对三农工作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80.
德国是一个拥有高效率农业生产的国家,其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与农业职业学校培养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农业从业者密切相关。在对农业职业学校教师的选拔、培养、任用和再培训等方面,德国的做法和思路非常有特色,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