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教育   670篇
科学研究   763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9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博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15,37(1):175-183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对构建低碳蔬菜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命周期法和多目标灰靶决策模型,利用2013年实地调查数据对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总碳排放中以间接碳排放为主,来自工业的投入品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原因;2总体上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光合作用碳汇大于总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3大棚优于温室,但两者的总碳排放均小于光合作用碳汇,对生态环境均具有正外部性;4各地区碳足迹的优劣顺序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平谷区、延庆县、密云县和怀柔区,且前四个地区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推进低碳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省域碳排放强度的收敛性与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宗义  唐李伟  苏静 《资源科学》2015,37(1):142-151
鉴于传统收敛模型的局限性,基于PS收敛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1986-2010年碳排放强度的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0个省市的碳排放强度整体上不存在收敛,但内部存在4个收敛类型(即类型A-类型D)和1个离散类型(即类型E),其中类型A、类型B和类型E的相对转移路径趋于上扬,其所包含省份的整体碳排放强度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碳排放强度间的差距趋于扩大,资源利用效率趋于下降,是拉动我国碳排放强度增加的主要类型;类型C和类型D的相对转移路径在样本研究期内呈现出平稳的下降趋势,其所包含省份的整体碳排放强度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碳排放强度间的差距趋于缩小,资源利用效率趋于提高,是降低我国碳排放强度的主要类型。进一步的核密度分析发现,整体上看,我国碳排放强度逐年趋于下降,且省域间的碳排放差异也呈现出缩小态势。  相似文献   
993.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降解茜素红溶液,考察了放电电压、电极面积对降解率的影响和降解过程中茜素红溶液TOC、p 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加电压有利于降解的进行;延长降解时间,溶液p H值先下降后趋于稳定;随着降解产物深度氧化的发生,溶液TOC呈现下降趋势;对降解产物进行气质联用分析表明,茜素红降解产物中存在醚、醇等小分子有机物;经过DBD处理20min后,溶液TOC质量浓度降为17ⅹ10-6。  相似文献   
994.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化石能源使用量不断增加,生态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在全球碳排放量日益增长、并不断威胁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已成为热点问题。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的两大重要任务。我国在经济转型中也应适应时代潮流,生产方式及生产结构的转变都应朝着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一直是气候模型构建、各国减排政策制定及国际谈判与博弈的重要基础。2011年中科院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其中设置了"排放清单任务群"4个项目,以建立我国温室气体参数及排放数据库。文章介绍了"排放任务群"中"能源消费与水泥生产过程排放"、"土地利用与畜牧业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自然过程碳排放"和"卫星反演的‘净排放’"4个项目的主要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中国2013年二氧化碳实际排放总量比前期估计值低近15%,该成果近期发表于Nature。本文同时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以资源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虑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为碳信息披露主要载体,基于内容分析法形成显著性、量化性和时间性碳信息披露质量维度设计碳减排管理定位、碳排放管理制度、碳减排实施方法、碳排放合规程度等碳信息披露质量层次与指标,获取碳信息披露质量指数,为评价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提供一种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997.
以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表示基于低碳的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动,在解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影响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能源替代计量模型分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的灵敏度。结果显示,1980—2011年,石油、电力、天然气等可以有效替代煤炭,但这种替代对降低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的贡献率变化较平缓;2011—2020年,煤炭产出弹性不断提高,使得石油、电力、天然气等与煤炭的替代弹性不断下降,导致ESCEC的降低率上升。  相似文献   
998.
碳排放总量控制是减排的必经之路,在我国区域差异大的背景下,分区减排又是急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投入产出法中的核心思想“最终需求”出发,优先满足公平性,其次兼顾效率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了碳排放总量地区分解方法,通过满足消费需求碳排放权保证“代内公平”,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碳排放权保证“代际公平”,不仅使地区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必须的碳排放权得到了满足,又从碳排放权使用效率最大化上考虑,使减排的经济代价尽量减少,解决了碳排放总量目标区域分解的难题,为我国从碳强度控制最终转向碳排放总量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论表明国家应从地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碳转移,以及能源生产力的差异上分配差异化的减排考核目标,使各个地区愿意并且能够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999.
2010年7月中国在广东、云南等五省八市开展首批低碳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底,该政策已实施3年,目前还未文献对其效果进行考察。通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2005—2012年面板数据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首次对试点政策的减碳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实行低碳试点的地区显著降低了其人均碳排放量,2010—2012年间平均影响效应为-0.074 2;(2)时间趋势上,减碳效果由不显著到显著、由弱到强,2010—2012年各年碳影响效应分别为不显著、-0.075 1和-0.099 6。得出结论:低碳试点取得了显著且持续性的成效。总结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以供其他地区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以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选择低碳物流服务供应商为研究对象,构建低碳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的灰色特征和指标间的关联性,将灰色系统理论和网络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运用于低碳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用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