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659篇
科学研究   20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20世纪90年代“新市民小说”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化背景。它传达出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的化境况;揭示出市场化日前渗透进入的意识层面而对旧有的思想观念造成的冲击与碰撞;在人性的表现方面虽也致力于“饮食男女”,但特殊的社会明情境又使之作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42.
华萍 《中国德育》2007,2(10):33-35
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发展。南京力学小学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能力和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的繁荣,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博客、播客、维客、掘客、公民新闻网等。网络自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应引起重视。公民新闻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44.
师德建设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是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素质是师德的方向,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教书育人是师德的重点,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5.
村民自治与公民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制度与公民文化是互为因果,相互推动的关系。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初始的、非国家形态的制度形式,必须会推动农村的公民文化发展。虽然由传统的依附性文化到公民文化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在村民自治制度的教育与训练下,在经济利益的密切驱使下,在党和政府的合量介入下,公民文化改将日益成熟并对村民自治制度的日益完善提供有力的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946.
张爱玲的散文以其特有的笔调描写了上海小市民生活,文章充满了俗气,然而在这俗气的背后却有着无限的苍凉和无奈。在一个有着惘惘的威胁的世界里,张爱玲只有抓住现实,抓住生活,没有崇高,没有浪漫。其作品市民身份的定位来源于她的身世和时代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947.
The number of adopted children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 continues to rise each year; teachers need knowledge of adoption issues in order to face the unique challenges and meet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se children and their adoptive paren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doption awarenes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and offers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working with adoptive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A list of adoption resources and consultants is included, along with a collection of suggested adoption books for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948.
关于近代中国"女国民"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女国民”观念提出于20世纪初,是在国民概念的基础上“国民之母”的延伸,反映了人们国家意识和人权与女权意识的觉醒。民国成立后,人们的“国民”意识进一步加强。五四时期,全民性的思想启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子作为“国民”,也是具有个体尊严与独立人格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国民与新女性的形象出现了整合趋势,“新女性”成为流行更为广泛的语汇。由于在民族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中华民国始终未能成为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国家,因此民众的国民意识与国民观念,尤其是女国民观念也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49.
大团圆结局是中英小说所同有的结构模式。由于小说和市民文化的密切关系,中英两国小说的大团圆模式表现出趋同化特征:它既是小说作者寻求最适合市民文化的艺术形式的结果,也是市民文化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在小说中的体现,同时又和传统文化有割不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0.
Nowadays many schools in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foster active learning processes by students. In some schools with a number of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this approach, phenomena can be observed which indicate signs of wea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large-scale innovation such a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seems to provoke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attitudes in those actors who are most involved. Students and staff members seem to behave in a way which could be counterproduct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we briefly describe 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of PBL. In the second part various adjustments observed in problem-based curricula and their effects on students’ learning are analyzed. Arguments are presented about adverse effec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eachers’ concerns. In the third part suggestions are made about ways to revitalize PBL processes as well as suggestions about effecting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on a more solid b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