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2398篇
科学研究   451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08篇
综合类   153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25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engagement with religion is a key challenge for all leaders of schools in twenty-first-century multifaith societies. It outlines the historic and current context of the UK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and national and European policies that prioritise community cohesion in education. The functional and substantive roles of religion are considered as reflected in education, where they adjudicate power and shape values and behaviours. The article analyses data from nine schools in England, Wales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to provide a snapshot of a range of leaders’ philosophies, policies and practice in relation to religion. The preferential attention and resources given to the dominant community are evident in some cases. It is argued that,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a school is affiliated to a specific religion or not, school leaders have some freedom in positioning religion. Their influence significantly shapes how religion and/or secular values are understood and enact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policy at national and European level that emphasises shared identities and community cohesion masks the differential power and struggles between communities that cannot be resolved by anodyne exhortation. Rather, leaders need to be selected, trained and supported to recognise the centrality of belief in the lives of many of their learner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to engage with the inevitability of ongoing disagreement and struggle.  相似文献   
992.
教育理论性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范生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知识转型所引发的对教育理论知识作为科学知识的合法性质疑,理论性课程招致不同类型的"无用"指责。实际上,教育理论性课程蕴含着对师范生理论素养形成、思维能力提升以及专业情操陶铸的独特价值。对理论性课程价值的解读,应当建立在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关系的理性审视之上,超越狭隘的"实用性"追求,将目光放在长远的"人"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993.
荀渊 《高等教育研究》2021,42(1):94-102
在韦伯合法性理论的影响下,对大学与高等教育合法性的讨论,最初是从作为社会机构的大学组织合法性、制度合法性、观念合法性展开的,进而延伸到了作为社会系统的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受哈贝马斯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理论的影响,关于大学、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的讨论,聚焦于二战后技术理性、新自由主义带来的知识商品化对大学与高等教育合法性的侵蚀。后现代理论对现代大学的质疑、批判同样消解着大学与高等教育的合法性。进入信息时代,一种新的合法性危机正在高等教育领域显现。作为一个西方学术命题,关于大学与高等教育合法性、合法性危机的讨论,为重新思考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地位、使命及其公共价值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94.
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危机包含学科标准的危机与学科政策的危机。学科标准的危机是整个教育学科共有的危机,并非高等教育学独自面对。从学科标准审思的向度出发,高等教育学学人需要放弃对传统"三独立"学科标准的追求,而将重心转移到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提高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贡献度。学科政策的危机主要指"按一级学科进行规划与建设"引发的危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学面对的特殊性危机。从学科政策突围的向度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要么通过完善学科专业目录,争取将高等教育学列为"一级学科";要么拓宽学科研究基础和领域,打造实实在在的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995.
论哲学话语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哲学话语的变化,是考察哲学历史发展的另一个思路。从古代到现代,哲学话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人类的早期哲学话语是“儿童话语”,以“儿童话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童话”时代;随后出现的是“神秘话语”,以“神秘放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神话”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话语是“人文话语”,这一时代可以称为哲学的“人文”时代;从近代哲学开始,“权力话语”泛滥,哲学力图裁判和主宰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一时期哲学的“官话”时代。哲学话语的流变,既是人类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哲学语言规则变化的见证。今天人们说的“哲学危机”,不是整个哲学的危机,而是“官话哲学”的危机。未来的哲学话语当以“生活话语”或“实践话语”为主流,是“实话”哲学的时代。  相似文献   
996.
阿格尔从重建马克思危机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展开了有力批判,指出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他认为要消除生态危机就必须克服异化消费,途径就是进行"期望破灭的辩证法"的社会变革,只有无情地粉碎人们对资产阶级商品永远丰富的期望,重建生态社会主义,才能走向绿色解放之路。他返本开新的研究,大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9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合法性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政府成立之初,就面临着一系列合法性危机,政治上国共两党的对立、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日本侵略中国;经济上南京政府抽取大于供给,无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意识形态上,无法形成统一的价值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998.
随着书籍排版格式的改变,传统书籍直排本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连其书名都看不懂。至于未加整理的古文就更难以读懂,连句读也难得准确。由于20世纪50年代大陆文字改革推行简化字方案,汉字形体偏面追求笔画减少、结构简单,加上异体字整理(实际上被废除)以后,汉字形体对年轻人日益疏远。这些现象都在提醒需要加强传统文献与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999.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世界范围来讲,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意识差,战略及政策规划、组织保障、信息沟通技能缺乏,财政资源支持不足,教育与训练机制不健全,法治和法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加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关于"英语热"和"汉语危机"的争论又起."英语热"扣"汉语危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语言经济学认为,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后形成的社会主导外语--英语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当今热起来,是由选择学习英语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决定的."英语热"不会导致"汉语危机".国家语言政策虽然能暂时协调两者之间的失衡,但是考察众多国家的语言规划得失后发现,从长远的角度看,语言的发展是遵循语言经济的市场规律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任何别的努力所起的作用会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