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近年来,以石墨烯为代表的2维原子晶体材料因其独特的2维结构、丰富而新奇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迅速成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本文概要地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石墨烯的物理与物性、石墨烯的可能应用及其他2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2维原子晶体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2.
李靖 《科技通报》2012,28(4):193-194
复合薄膜电容器的复合薄膜是一种层状的结构,在本文中采用的是石墨烯与纳米纤维间隔相容,使电容器的机械性能进一步的提高,也增加了它的柔软性,通过实验也进一步证明,复合薄膜电容器的电导率是传统纳米纤维薄膜电容器的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3.
凭借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石墨烯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阶段性地表现出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从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技术系统进化的理想度提升法则视角出发,结合专利分析、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对石墨烯技术创新演化的阶段进行了分析和识别。通过对石墨烯专利数据的计量分析,可以看到世界范围内石墨烯相关技术的创新演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性拐点,并且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与全球范围内石墨烯专利数量高速增长的趋势相比,中国石墨烯专利的技术创新产出却出现阶段性增长近乎停滞的现象,本文从描述性统计、非线性回归和TRIZ中有关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多维视角对这一现象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部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意义] 改善现有LDA专利技术主题分析存在的辨识度低、可解释性弱和界限划分模糊问题,对于把握技术热点、追踪技术前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将国际分类号IPC引入LDA专利主题分析中,将其作为技术词的语境,以<词/词组,分类号>二元组的WI (Word IPC)结构进行训练,构建WI-LDA模型,实现对专利文献主题的识别和分析。[结果/结论] 通过中国石墨烯领域的实证研究及与传统LDA模型的对比研究证明,WI-LDA模型泛化能力较强,在专利技术主题分析上能有效降低主题的辨识难度,增加主题的可解释性,使文本主题划分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5.
在硅电子材料即将发展到顶峰时,石墨烯以其优良的导体和半导体性质将成为延续硅材料的主流微电子材料;详述了石墨烯的结构与电学性质,从而说明其作为微电子材料的优势,并列举了在微电子器件构建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及构建器件的方法,简述了相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6.
利用传递矩阵的方法研究了具有方形势垒的单层石墨烯的透射概率,揭示了透射概率与入射粒子费米能以及势垒宽度、势垒高度的变化关系。这些结果为设计以石墨烯为基础的纳米器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
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石墨烯氧化物,并将其负载在聚吡咯上,通过XRD、SEM、TEM、Raman、TGA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将其应用于系列金属离子水溶液的吸附试验,发现其对Hg2+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和吸附量,并且该石墨烯氧化物材料在经过酸处理后还能循环利用,这为含Hg2+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细胞色素c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和氧化石墨烯之间有较强的结合趋势.均方根涨落及回转半径分析表明,部分体系的吸附构象与原始构象比较接近,但P3系统有着较大的偏离.这些结果表明,在某些构象中,氧化石墨烯可能将细胞色素c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29.
细胞色素c吸附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后会发生电子转移反应,计算二者之间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对研究二者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通过路径通道分析方法对8个细胞色素c-氧化石墨烯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的计算结果表明,P8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最大,细胞色素c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0.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发现不同孔径的钻孔石墨烯对氢气和氮气有很好的分离性.当挖去了10个碳原子,孔径为0.3725 nm时,分离效率可以达到100%.由结果可以预见,钻孔石墨烯将会在气体分离和纯化方面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