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5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84篇
教育   4310篇
科学研究   136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68篇
综合类   401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4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现代中小学单项教学实验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方法的科学化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时代主题,教育实验则是其实现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教学与课程实验领域,中小学单项教学实验最具持久和现实的影响力。它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的科学化与近代化历程的艰难曲折的探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38-44
对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经济学审视,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重点探讨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信息资产的产权界定与产权交易、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合理期限和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使用这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53.
我国电子资源引进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电子资源采购的国际发展动态 ,分析我国电子资源引进的现状 ,根据电子资源自身的类型和特点 ,提出多元化、分层次引进电子资源的构想 ,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
试析在图书馆中实行读者信用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在图书馆实行读者信用制度的主张,探讨读者信用制度的含义,并进一步论述当前在我国图书馆界建立读者个人信用制度的可行性和建立原则。  相似文献   
55.
关于实行公共借阅权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蓓 《图书馆杂志》2004,23(1):7-9,43
本文从公共借阅权的基本定义和发展过程出发,着重探讨了实施公共借阅权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实施公共借阅权中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笔者对公共借阅权在我国是否具有可行性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6.
论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归纳了当前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涉及的主要知识产权问题,探讨了具有针对性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欲望如烟>对"堕民"形象的塑造入手,初步探讨了沈贻炜先生新作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文章指出,作为一部反映清末社会动荡的历史小说,它将历史透镜的聚光点投射到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堕民"身上,对"宏大叙事"模式的突破,成为其个性化叙事得以充分展示的前提,显示出作家在处理历史题材创作时的独到之处;在表现手法上,作家将历史的真实与自我人生的经验与顿悟结合,塑造出一批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达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高度统一.在贱民问题正逐渐被中国人驱逐到历史记忆深处的今天,这部小说的文化含义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8.
由马海群教授撰写的《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是一部具有时代感和开拓创新内容的学术专著。它分析了网络时代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的社会价值,开拓了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和信息管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初步构建了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理论,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Mixing example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interleaving)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inductive learning as compared with presenting examples of the same category together (massing). In three studies, we tested whether the advantage of interleaving is exclusively due to the mixing of examples from different categories or to the temporal gap introduced between presentations. In addition, we also tested the role of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WM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ing of examples might be the key component that determines improved induction. WMC might also be involved in the interleaving effect: participants with high spans seemed to profit more than participants with low spans from interleaved presentations. Our findings have relevant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Practice schedules should be individually customised so society as a whole can profit from differences between lear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