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453篇
科学研究   16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35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叙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高校的一位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个案,采用教育叙事探究与个案研究的方法阐释了其7年的教改经历与心路历程,并对其教改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变化进行了反思。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直接支配着教师的教改行为,并最终决定其教改的方向与成效。受前期实践性知识、持续的教学反思、职业追求、改革政策和同行教改实践等五个方面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教师教改实践性知识的构建大致会经历三个特征迥异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2.
方言的调查研究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普方古字音对照查询系统"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录汉字为基准,建立了ACCESS数据库,并利用ASP语言设计了查询界面和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利用本系统,可以选择拼音、汉字、反切、韵摄、等呼、古声、古韵、古调、方声、方韵、方调、普声、普韵、普调等参数,通过网络进行任意或组合查询,使普、方、古之间的对比研究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33.
为了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基于探究式教学思想和CDIO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总结出能力进阶的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的设计思路,结合正在实施和推进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进制造技术方向卓越工程师教改试点班工作,给出了探究式项目教学的设计案例,可为相关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4.
"学习环"模式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推理能力、概念的建构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文章介绍了"学习环"模式在美国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及其如何指导教师进行探究教学。这一模式对于中国目前教育中开展探究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引入环节→探索环节→概念建构环节→概念应用与拓展环节→评价环节"的步骤运用"学习环"模式,以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其推理能力及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5.
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索活动,有效感知和理解知识、构建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探究教学具有注重科学素养、强调探究过程、提倡合作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探究教学组织实施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为此,营造探究环境、精心设计问题、全面搜集资料、实施合作探究、即时总结评价,应是探究教学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36.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积极主动、相对独立地对问题探个究竟的过程。探究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三要义,即自得、自省和自化。自得是指主体不依外力、自然而得的过程,其实现依赖于深入思考。自省则是追问之后的省察和反思,通过内视自己而明理。白化是通过感和悟的心理过程,将外在的知识内化成为主体的思想和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37.
阐述笔者开发的虚拟影视实验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论述基于网上虚拟实验室的探究性学习的设计要领,介绍电视照明课程中开展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8.
Teacher–student discourse continues to be teacher-centred even though researchers and reform documents have recommended changes toward increased levels of student-centred discourse. In science education this situation is paralleled by effort to make scientific inquiry more student-centr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discourse forms changed over time in a classroom where the regular teacher and his students were scaffolded in the transitioning to student-centred scientific inquiry. Video-recordings were collected at intervals over one academic year. Three prominent forms of discourse were identified: two teacher-authoritative forms and one more interactive, dialogic form. As the lessons increasingly turned into student-centred scientific inquiry, a shift to the dialogic discourse form was found. Co-teaching provided for (a) guidance towards an organisation of events in the classroom that included regular teacher–student dialogue (b) modelling of the more dialogic form of discourse.  相似文献   
39.
40.
刘丹凤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6):127-129,133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教师的素质及专业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在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师范院校正在进行师范课程的整改,以培养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创新型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进行课堂分析、讨论与实践,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使英语师范生从表面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向深层次上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进而为其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