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8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教育   2429篇
科学研究   87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69篇
综合类   34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教学模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课程体系的设计、各门课程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制约着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与整个过程;最终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类型,其集中表现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学模式的构建.本文从传统教学模式与CBE教学模式比较入手,分析了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农业高职宜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板块式".  相似文献   
82.
汪家宝  刘丽 《高教论坛》2002,(4):16-18,22
本文在多年探索研究的基础上 ,改革一般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使教学技能的训练从经验型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模式 ,向教学设计指导下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转化 ,并以“说课”的形式切入 ,构建了新的训练模式。文中阐述了新模式的实践过程、意义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教师信念与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信念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教师的备课、做各种判断以及教学实践。利用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信念,并将其与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旨在帮助教师尽快提高他们在教学设计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4.
We studied the occurrence and nature of learningin a university first year Introduction toGeomorphology cours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priorknowledge taught in a prerequisite course, and withthe prior knowledge in the to be learned subjects. Tendimensions of knowledge were tapped before and afterthe course by conventional and cognitive structuremeasures that were derived by the concept mappingmethodology. The fine-grain analysis of learningoutcomes yield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 studentsacquired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content in thecourse Introduction to Geomorphology, (b) the prior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knowledge did notaffect the learning of the new geomorphologicalcontents, (c) the minor effects appeared within ratherthan across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they affectedmainly the learning of smaller knowledge units, and(d) concept definition cannot be considereda valid probe of knowledge.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rior knowledge question thecentral, global and undifferentiated role that schematheories ascribe to prior knowledge in futurelearning. They call for greater reference to theexposed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by suggestingadditional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sequencingof courses, as well as to the acquisition of complexknowledge with partial meaning of the basic knowledgeunits, and the use of new cognitive structure probes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85.
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集群内企业展示或隐藏创新行为演化的过程特征和均衡状态。当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增大时,系统收敛于(展示创新,展示创新)状态的概率增大,即产业集群的企业均坚持展示创新行为,产业集群朝着良性的状态发展。当产业集群内的模仿行为给创新企业带来的损失增大时,系统收敛于(隐藏创新,隐藏创新)状态的概率增大,不利于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最终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针对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选择展示创新行为的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企业竞争新理念——合作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向东  夏云飞 《软科学》2002,16(6):89-90,93
合作竞争已经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环境新变化的企业竞争理念。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解释了合作竞争的含义,并且论述了在合作竞争理念指导下企业采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7.
罗来军  朱艳  罗雨泽 《软科学》2007,21(3):26-29
通过博弈模型揭示外商没有按照合同出资的管理过程以及我国企业对外商出资的判断。该模型的分析表明我国企业可考虑运用博弈论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决策方法来加强对合资的管理,体现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8.
企业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矛盾的根本所在,成为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政府环境规制、企业技术创新和公众环境参与是相互影响及制约的利益关系,因此,探究三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三方博弈模型,根据演化的仿生学研究,引入Lotka-Volterra模型求稳态均衡解,探究环境利益相关者的规制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的演化影响,并利用Matlab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是一场混合战略均衡的博弈过程,企业、政府和公众的行为决策受其收益和成本的大小影响,利益相关方的环保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技术创新.因此,应恰当选择政府环境规制手段和强度水平,合理规划规制成本,不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强化环境监管,促使企业以环保为己任,实施技术创新策略,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9.
国有企业债转股是中国金融资源支配权重新配置和利益再调整的政策措施,因此债转股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化解金融风险、以及重新强调市场力量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分析了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五个直接利益在债转股这场争夺金融资源支配权博弈中的一系列互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债转股政策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在现有国有企业产权所有制不变和市场化机制没有建立的条件下,除非债转股的实施进程对各方都有利可图或者至少不被直接损害,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国家将最终承担起风险和债转股政策效率的损失。  相似文献   
90.
王玲 《预测》2007,26(5):12-17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的单种群博弈和双种群博弈理论,分析了供应链网络横向和纵向竞合的博弈演化过程以及演化均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供应链网络中,无论是横向关系还是纵向关系,竞争与合作是长期并存的。竞合的演化结果将受到合作创造的额外收益、为合作而付出的合作成本、合作收益与合作成本的比值、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相对收益与相对成本的对比以及供应商与制造商各自的贴现因子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合作收益,降低合作成本,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将有助于供应链网络合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